健康不仅指身体没有疾病,更涵盖了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完全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我们更应该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今日,让我们一同来深入探讨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何为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它体现为个体充满生命活力、拥有积极的内心体验、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体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社会功能。
常见心理问题的征兆
1.时常感到焦虑和紧张;
2.面对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3.觉得待办事项堆积如山;
4.容易因他人施压而发火或抱怨;
5.因肩负责任而过度忧虑;
6.常有孤独或寂寞之感;
7.长期感到疲倦;
8.对未来充满忧虑情绪;
9.难以放松或出现睡眠问题;
10.经常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或觉得某事异常棘手。
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①拥有适度的安全感;
②充分了解自我并对自身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
③生活目标和梦想与实际相符;
④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⑦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在团体要求的前提下展现自我个性;
⑩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合理满足个人基本需求。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依据
主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若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不统一,往往会出现无事实依据的反应,如幻觉、幻听、妄想等,常见于精神症。
认知、情绪和行为是否协调。
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内心感受与环境的不一致,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反应,如一个人遇到喜事却表现得非常悲伤。
人格是否稳定。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人格一旦形成即具有相对稳定性。若在无显著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人格出现改变,可能表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