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观点中,库存常被视作生产浪费的源头,被认为是企业运营的之源。在现实的工厂运营中,库存的角色并不总是如此消极。
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个具体案例:一家专注于生产家电控制器或显示器的大型企业,其年营业额高达五个亿以上。该企业的经营现状揭示了许多有关库存和生产效率的复杂性。
一、现状观察
客户对交货时间的抱怨频发,准交率较低。这主要源于销售人员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不准确,往往偏离实际需求,导致库存积压或短缺。
采购人员面临着频繁的订单变动和催料压力,导致离职率上升。这进一步加剧了电子料采购的不稳定性。
生产线的频繁换线和计件制的工作模式导致作业效率低下和员工离职率高。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工厂的生产能力不断下降,加班增多但工资不高,进一步加剧了人员流失。
尽管该企业的销售额巨大,但利润却极低,显示出其运营的高成本和低效率。
二、订单与生产模式
由于国内家电企业销售的不确定性和季节性、管理水平差异等因素影响,该企业通常采用预测性下单和正式下达采购订单的方式来进行订单管理和生产安排。
三、生产运作模式详解
第一,计划模式:PMC组负责发起采购审核和下单生产工单。他们以周滚动计划为基础,安排车间生产以满足销售需求。
第二,电子料供应:针对长交期和短交期物料的不同管理方式。
第三,来料检验:该环节强调对物料进行批次抽检以确保质量。但现实情况是检验人员相对不足,导致待检物料在库积累。
第四,库存管理:强调低库存管理策略,对采购和PMC团队有很高的库存周转率要求。
四、问题分析
业务分析揭示了该企业面临的多种挑战。如销售预测的不准确性、供应商交货的波动性以及过分强调库存周转率带来的管理困境等。
更具体地说,销售员的预测往往不准确,这不仅与销售技巧有关,也反映了客户对销售策略的利用。供应商的交货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稳定供应。
由于过分关注库存周转率,该厂的电子元件库存量相对较低。这种管理模式在市场需求波动和供应商异常时显得尤为脆弱。
五、解决方案提议
建议转变备库式(MTS)的预测模式为基于目标库存的补货模式。这样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波动。
调整物料需求计划(MRP)的方式以更精确地管理物料需求。这包括从周预测MRP转向基于补货单或MTO订单的MRP运算模式。
优化来料检验流程以缩短前置时间并提高效率。这包括设置免检元器件SKU清单以简化检验过程。
考虑增加元器件库存量以吸收需求和供应的波动并提高客户交付的柔性能力。
六、实施效果展望
尽管上述方案尚未在该工厂实施,但在类似企业中已取得良好效果。实施后,企业的缺货率和准交率得到显著改善,客户满意度也有所提高。这表明该方案具有实际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