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材料价格
务必详尽分析施工合同中对于材料价格的条款,理解其定价方式。是采用固定价格、可调价格,还是随市场波动调整,都要了然于胸。若合同明确规定了某种材料的固定单价,那么只要施工方提供的材料与合同规定相符,我们即以此价格为基准来评估其价格的合理性。
参考官方信息价
各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会定期发布的建设工程材料信息价,是重要的价格参考依据。可以查找对应地区、对应时期的官方发布的信息价,比较实际使用材料的价格是否偏离过多。例如,某城市发布了当期的水泥信息价每吨为500元,而施工方提供的结算价格却是每吨800元,这就需深入查明原因。
实地与线上市场调研
进行实地考察:派遣专员至当地大型、正规的建材市场、五金市场等处,与多家供应商沟通,了解同类型、同规格材料的销售价格。利用线上资源,如慧聪网、阿里巴巴建材频道等专业建材电商平台和行业网站,查看众多商家的报价情况。
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进而评估施工方报送价格的合理性。
历史项目比对
可参考本单位过去类似项目中相同或相近材料的价格情况。在同地区、相近时间段内,常用材料的价格波动通常不会过大。例如,之前的一个办公楼建设项目与当前项目在同一城市,且都使用了同品牌同规格的电线,那么之前项目的电线采购价格就可以作为当前价格合理性的重要参考。
核实材料质量及品牌
需确认施工方提供的材料品牌、规格、质量等级等是否与合同及报审资料一致。不同品牌、质量的材料价格差异显著。例如,同样是瓷砖,一线品牌的高品质瓷砖价格远高于普通小品牌瓷砖。若施工方以高品质材料价格报审,但实际使用的是低质量材料,那么这种价格情况即为不合理,需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