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含镍废水的方法在众多行业中广泛应用,尤其是电镀镍、化学镀镍以及镍合金生产等领域。针对不同形态的镍在水中存在的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对于较为单一的离子态含镍废水,处理相对较为容易。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电化学过程,使溶液中的镍离子在镀件表面沉积,形成水合离子,进而与氢氧化物反应生成沉淀,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镍。调节废水的pH值至碱性条件(约pH 11),利用片碱使氢氧根与镍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镍沉淀,从而达到去除镍的目的。
要达到排放标准,以上两种方法仍有一定难度。通常,含镍废水的处理需要满足≤0.5mg/l的排放要求(具体以当地环保法规为准)。许多污水处理工程师倾向于直接投加重金属捕捉剂——除镍剂进行沉淀处理。这种处理方法通过絮集和网捕作用,提高沉淀速度和去除率,使含镍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关于除镍剂的使用,我们可以进行小试实验。取2L待处理的废水,调整pH值至9-10。然后,将已调好pH值的废水等量分装。接着,按照不同的除镍剂量,将其分别加入到废水中,并搅拌约2分钟,使剂充分反应。再加入适量的其他处理剂,经过混凝沉淀后,取上清液测定镍离子的残余浓度。需要注意的是,除镍剂的使用需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络合态的含镍废水处理则较为复杂。废水中镍离子被有机络合物吸附形成络合基团,导致OH-无法与镍离子发生反应。需要先进行破络处理。常用的破络处理方法包括芬顿、次氯酸钠、光化学氧化以及臭氧氧化等。经过破络处理后的废水,再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