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行业,每天的工作中总少不了要召开各种会议,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头脑风暴会议。它不仅直接决定了我们作品的最终质量,更间接影响了项目的成败。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开好一场高效的头脑风暴会议。
在正式召开头脑风暴会议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不仅仅是为了会议本身,更是为了确保我们能够在会议中达到最佳的思考和创意状态。
在“会前”阶段,我们要核心成员坐下来,对课题需求进行深入研读。业务人员在与客户沟通时,可能会因为角度问题而无法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策划和创意团队在听了brief介绍后,可能会有新的疑问,甚至在思认为客户的方向本身就有问题。这时候,我们需要及时与客户沟通,挖掘问题的真正所在。
比如,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个生活服务类客户的brief,他们希望我们通过DSP广告吸引用户,让他们去小程序下单。在与客户沟通后,我们发现他们对品牌建设的忽视以及新领域认知的缺失。如果只是简单地投放DSP广告,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们提出了先建立品牌/产品认知,再进行效果投放的建议。这一想法得到了客户的认同。
除了选择合适的人员参与会议外,消化和理解brief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大家回去查查资料,回想一下是否有相关的经验和想法,这样在正式时,大家才能带着具体的想法来参与讨论。
进入“会中”阶段,我们要确保会议的进行能够激发大家的创意和思考。避免出现空气突然安静或互相残杀想法的状况。为此,我们需要召集思维发散和善于决策两类人参与。他们在一起可以产生化学反应,激发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我们还需注意会议的场所和时间选择。地点要通透、有通风,避免大家因为缺氧而影响思考。时间则应选择大家较为清醒的时段,避免在午饭后等容易让人困倦的时间。
在会议进行中,我们要鼓励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消除人们的不安全感。这需要主持人具备尊重少数意见、提倡学术讨论精神的能力。适时鼓励沉默的人,让他们知道你在乎他们的想法。
头脑风暴不仅仅是一种会议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种常用的创意发散模板,如品牌官方梗、造艺术大事件、动点技术心思、极端化卖点以及跨界/联合/错位等。这些模板可以帮助我们在没有想法的时候提供一些思路。
而在“会后”阶段,我们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写会议记录和梳理思路。这不仅可以指导团队下一步的工作,还可以让新的参与者快速了解背景和进度。如果会议无法达成结论或人员变动,我们需要确保下次会议能够原班人马或者至少是原班进度地进行。
最后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我们如何准备和进行头脑风暴会议,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思考和创意状态。我们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尝试和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专家”。
祝你在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