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磬的起源可追溯至史前时期,其以石料或玉为原材料精心制作而成。磬古时被称为石或鸣球,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进入新石器时代后,随着农耕与活动的繁荣,氏族部落的祭祀活动中逐渐出现了石磬的身影。
商代殷墟发现了虎纹石磬,这是磬出土的历史见证。磬的出土情况显示,其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蒙东辽西地区以及山西等地。
关于石磬的形制与材质
早期磬的形状各异,但多数磬体尺寸较大。其材质多为青石打造,经过打磨但边角仍保留打制痕迹。磬孔常采用对钻技术。在各文化中,石磬的形制尚未统一,对后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鱼形石磬等不同种类的磬体现了其多样性。
甲骨文中的“磬”字
甲骨文中的“磬”字形象地描绘了人手持棒槌敲打悬挂的石片之景,磬正是通过这样的敲打发出美妙的音律。
《荀子·乐论》中记载“磬似水”,古人对磬的声音赞不绝口,视为上天赐予的美妙声音。
特磬的用途与新发现
特磬的用途经历了从原始生活生产中的祭祀工具,到象征的礼器,再到礼乐器的演变。后世石磬多用于宫廷乐舞。
近期发现了一种外形类似圭形的特磬,圭在古代常为帝王或诸侯典礼时所持的玉器。这件特磬除了用于祭祀和礼乐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用途?期待大家的讨论与探索。
编磬的发展
编磬出现在西周时期,是石磬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形制逐渐趋于固定,制作工艺及数量上有了明显的提高。编磬在规格较高的王室贵族及诸侯王的大墓中多有出土,是尊贵与地位的象征。
小结
磬分为特磬和编磬,两者在材质选材、制作工艺及功能使用上有所不同。特磬多用于生产生活中的祭祀活动,而编磬则作为宫廷雅乐的组成部分。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石磬在先民的生活和祭祀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礼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高蕾的《远古石磬与夏代磬研究》及李凤举的《喀喇沁旗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磬》等文献为本文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