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些_心理学中影响情绪的因素

2025-01-1208:59:14经营策略0

音乐,已然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心情低落时,我们常常会寻求音乐的慰藉,喜欢将音量调大,享受那充满强烈节奏的音乐带来的震撼。在这普通却又非凡的体验中,音乐向我们诉说着无数未解的秘密。

那么,为何我们在聆听音乐时会情感起伏、心动不已?音乐是如何拨动我们的心弦?我们的大脑又是如何处理音乐的信息,而音乐市场的运行又遵循了怎样的底层逻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音乐与心情之间的神秘面纱,探寻我们的听觉系统如何具体化音乐。

当音乐声波穿越我们的耳道,进入耳蜗,听觉便由耳蜗转化为电信号,并经由听觉传递至我们的大脑。而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正是在大脑中得以体现。

一、颞叶听觉皮层的作用不可或缺。这里能够过滤掉噪音,捕捉到旋律、节奏、音准、音高等基础的音乐信号。元在此会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收集和区分不同的音乐维度,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那些不连贯、无规律、随机的电信号,则会被识别并过滤为噪音。

很多人在这一步就已经完成了对音乐电信号的初步处理。对于那些音乐天赋异禀的人来说,他们拥有更为发达的颞叶听觉区域。以周杰伦为例,他在听到音乐电信号的能够自动解析出旋律和音的音高属性,这就是他在《好声音》上展现的绝对听感。

绝对听感是音乐氛围的产物,那些在4-10岁间拥有良好乐器学习环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这种能力。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度和情绪的感知。比如,我们听到和谐的三度和弦与八度和弦时会感到舒适,而听到紧张的小二度或七度音程则会感到不安。这就是颞叶听觉皮层所拥有的天然音乐情绪属性。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探索更为深奥的音乐知识。和弦的色彩、和声的情绪、作曲的逻辑以及音程的刺激等高级情感,都是颞叶听觉皮层通过量化引发质变的学习过程所获得的。这些也是音乐艺术最为复杂、晦涩以及专业的部分。

二、颞叶韦尼克区则是处理歌词的主要区域。大部分听众理解音乐情绪的方式并非通过颞叶听觉皮层,而是依赖于颞叶韦尼克区的处理。因为将听觉情绪具象化的门槛较高,所以歌词成为了歌曲情绪普遍化的重要工具。通过歌词的“意境、含义、情境描写”等信息,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绪。

大多数听众听到音乐的情绪逻辑是这样的:首先过滤掉噪音,然后理解音乐的晦涩音程语感,以歌词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再去理解听觉皮层的音乐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听感培养,听众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情绪反应。而抒情音乐由于其易于理解的特点,往往最受大众喜爱。这也是为何流行音乐的主流始终以抒情歌曲为主的原因。

当一首歌的基础音乐信息完成大脑的基本处理后,大脑会协调其他区域完成音乐的进一步感染和播放过程。这其中包括顶叶的运动皮层。

三、顶叶的运动皮层对音乐的节奏非常敏感。当大脑接收到音乐的低频信息时,它会联想到我们走路时的脚步声。这时整个身体都会因听觉皮层的信息而产生强烈的运动倾向。运动皮层会向掌管运动肌肉的小脑发送信息:“让我们一起动起来!”这就是我们在听某些类型的音乐时为何会想要随着节奏摆动身体的原因所在——这就是节奏对于运动皮层的影响的实质表现。

尤其是当我们情绪高涨时或者希望进入亢奋状态时,我们会选择去听摇滚、节奏强烈的舞曲等类型的音乐——这是许多中年人偏爱DJ版音乐的原因之一。这种极富感染力的情绪表现是由音乐的旋律、节奏等因素共同作用于运动皮层所引发的结果。

四、额叶则具有与音乐相关的场景记忆能力。在聆听音乐时额叶会将与音乐相关的记忆进行存储——这使我们在听到某首歌曲时能够回忆起过去的情景和感受从而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综艺节目会以回忆为主题来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