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所提问题旨在鼓励学生深度理解并探究,我特意将“南泥湾开荒的故事”放在文末的五十字左右篇幅内。这样编排,是希望学生们能从头至尾通读全文,从而既了解故事内容,又明白为何如此概括。这便是要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篇题目为《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课文。这首诗中“四个追寻”之一便是对“南泥湾开荒的镢头”的追忆。
现在,按照学生的提问,我将呈现一篇约五十字的“南泥湾开荒的故事”。
概括故事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字数需符合要求。比如这里要求的五十字内,不得少于或超过这个范围。
故事要素必须齐全。一个完整的故事通常包含“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原因。
具体到“南泥湾开荒”的故事,五要素体现如下:
原因:为了应对敌人经济。
时间:1941年至1943年期间。
人物:八路军三五九旅英勇参与。
地点:南泥湾。
事件:八路军三五九旅将荒芜之地变为繁荣的“陕北好江南”。
这个故事可以这样叙述:为对抗敌人经济,1941至1943年间,八路军三五九旅不畏艰辛开垦南泥湾,终将荒凉之地变为陕北的富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