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流程中,作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教师通过布置、批改与讲评作业,能够有效监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在知识吸收与理解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针对性地提供进一步的指导。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完成作业,进行自我检测,及时发现学习中的疑点与难点,进一步深入学习直至完全掌握。
作业管理中的挑战与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尽师期望通过作业布置达成既定的教学目的,但实际执行中仍然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
其一,作业的形式较为单一,常根据教学进度及当天课程内容设置,如词汇书写、课文背诵、以及配套练习题等。其二,作业设计常常面向全体学生并参照教材,未能充分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其三,教师面临着繁重的批改任务和巨大压力,而批改过程中所记录和整理的错题主要集中在共性问题上,往往忽视了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其四,作业讲评的针对性不足。教师的讲解往往更侧重于知识本身,而非具体犯错的学生个体,容易导致讲解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问题,我主张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作业管理进行优化。
基于大数据的作业布置
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作业布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布置基础性作业,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针对学生在前期作业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专题或专项作业布置,以帮助多数学生解决学习障碍。针对仍存在学习困难的小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小组或一对一的个性化作业布置,实现精准教学。以Go for it!八年级上册 Unit 1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和网络资源,布置包括朗读、口语、语法等多方面的作业,并通过大数据平台自动批改并分析学生作业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重难点作业布置。
基于大数据的作业批改与讲评
基于大数据的作业批改不仅快速准确,而且数据多样化。每项作业批改后都会呈现详细的学生作业情况分析,包括成绩单、平均分、及格率、用时和分数分布等。而讲评环节则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并建立自信心。例如在朗读作业讲评中,教师可先展示优秀学生作品以树立榜样,再根据数据统计找出共性问题并进行讲解示范。对于笔试部分的讲评同样可以利用大数据优势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关注和问题解决。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对大数据进行了阐述。网络平台为我们提供的作业布置、批改和讲评服务确实体现了大数据的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等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便利与高效。
实践证明,在大数据时代的初中英语教学变得更加透明、高效和精准。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意味着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会分析大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数据进而实现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教学使学生从中获益良多。具体而言就是要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软件和平台的应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能够熟练运用数据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