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价值工程的核心在于通过功能与成本的平衡来优化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本篇将详细阐述功能评价值F的算法以及功能价值V的计算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确定价值工程活动对象VE的改进范围。
功能评价概述
功能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实现功能的最低费用作为其目标成本(亦称功能评价值),即依据功能的实际重要性来确定其应有的成本水平。通过对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进而识别和选定提升潜力的关键功能领域。
1. 功能现实成本计算
计算功能现实成本需参照传统成本核算资料,并将其转换为功能的直接成本。在零部件具备多重功能或涉及多项目时,应合理分摊零部件成本至其相应的各项功能。
2. 成本指数计算
成本指数是评价对象在整体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对于单一零部件,其成本即为功能成本;而多部件共同实现某一功能时,成本则为这些部件成本的总和。
功能评价值F及目标成本的确定
功能评价值F(目标成本)指的是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它不仅体现了产品功能的实际需求,也反映了企业实现这些功能的成本效益优化潜力。
为了更加具体地确定各功能的F值,我们可采用功能重要性系数评价法。
3. 功能重要性系数的确定
功能重要性系数,也称为功能系数或功能指数,反映了评价对象(如零部件)的功能在整体产品功能中的相对重要性。它通过量化评估不同功能对整体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来确定其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打分是确定系数的一个常用方法。这里所指的打分,是结合产品特性和用户需求,通过专家团队或相关人员对各功能进行评分。常见的打分方法包括强制打分法(如0-1评分法和0-4评分法)、多比例评分法、逻辑评分法和环比评分法等。
(1) 强制打分法(如FD法)
强制打分法通过邀请熟悉产品的专家或用户进行打分。例如0-1评分法中,重要功能得分为1,相对不重要的得分为0。通过加权平均得到各部件的功能重要性系数。
(2) 0-4评分法
为了更细致地反映各功能的差异,有些情况下会采用0-4评分法。该方法提供了更多层次的打分选项,以更准确地反映不同功能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4. 确定并选择改进对象
通过计算各功能的F/C值(价值系数)和C-F值(成本改善期望值),可以确定哪些区域需要优先改进。通常,F/C值较低和C-F值较大的区域应作为重点改进对象。
【真题解析】
在2018年真题中,关于价值工程应用对象的功能评价值的问题,正确答案为A: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这强调了企业应追求的最低有效成本水平,以实现用户需求的功能。
本篇详细阐述了功能评价的流程和方法,包括功能现实成本的计算、成本指数的计算、功能评价值的确定以及如何选择改进对象。这些内容对于企业进行价值工程分析、优化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