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品牌往往会依照各自所属行业所定义的范畴或是特定平台的规则,来划分和界定自家产品系列。
用户所理解的商品分类和品牌自身所定义的分类往往存在出入。用户更注重的是解决方案,而非品牌所给出的分类标签。
对于用户而言,只要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些产品就同属一脉。例如,能带来快乐感觉的各种方式——喝可乐、品咖啡、看电影、养宠物、谈恋爱甚至是睡眠,在消费者心中都有可能形成同类的竞争关系。
再比如健康食品,如果只单纯从“健康”的角度去寻找竞争对手,那么可能会遗漏许多潜在的对手。实际上,健康食品的真正竞争对手往往是不健康的食品,如零食、饮料等。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同类型的其他健康食品。
当品牌策划战略时,应更深入地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去界定他们的竞争对手。只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品牌战略。
在洞察竞争时,我们的视野也不应仅限于产品或服务类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远不止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
实际上,我们的对手还存在于各类可能吸引用户注意力的事物之中。在奥林匹克赛事的火热时期,品牌可能会与赛事争夺用户的关注度;在各类网络剧的盛行之时,品牌则要与之争夺用户的娱乐时间;在用户的日常生活中,还要面对来自各种琐事对我们产品或服务的冲击。
当我们分析竞争时,应该开阔眼界。不要仅仅将竞争对手局限在那些与自己定位相似的品牌上。因为用户的选择往往不受“定位”的约束。他们可能同时拥有不同风格的服装选择,如风的汉服、正式的西装以及流行的韩式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