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形资产概述
无形资产,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这类资产因具备可辨认性,能够与企业自身分离,并可单独进行出售、转让、租赁等。其具体范畴涵盖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及土地使用权等。企业的商誉因无法与企业分离,不具备可辨认性,故不列入无形资产的范畴。
二、无形资产的获取途径
企业通常通过自主研发和购买两种方式来获取无形资产。
三、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
对于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其价值确认过程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作为企业对研发技术的试验和摸索阶段,所产生的费用需进行费用化处理。而当开发阶段到来,特别是当企业认为该项技术有极大可能性研发成功时,该阶段所产生的费用可进行资本化处理,待技术成功研发后转化为无形资产。至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通常以购买价款为准。
四、研发项目的结转时机
研发项目在完成验收后即可结转为无形资产。具体到商标,当其注册处于公告阶段或商标注册下发时,即可进行结转。若企业先进行专利技术验收,后再申请专利,那么可能会存在专利技术验收与专利下发之间的时间差,通常在验收完成后将技术结转进无形资产。
五、申请费用与无形资产的关系
关于申请专利或商标注册所产生的申请费等费用,其处理方式取决于费用发生的时间。若费用发生在完成验收之前,可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而若费用发生在完成验收之后,则需进行费用化处理,计入研发费用中。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一家炸鸡店希望扩大业务,决定创新炸鸡技术。在探索新技术的过程中,购买的相关食材和油等费用应费用化处理。多次试验后,当店家认为技术有可能成功时,进入开发阶段的相关支出便可资本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技术终于成功。若该店在技术验收前申请了专利,那么申请过程中产生的代理费和申请费可计入无形资产。而若在技术验收后才申请专利,且技术已结转为无形资产,那么申请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只能费用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