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如何制定五步法_OKR五大核心流程

2025-01-1223:26:06创业资讯1

OKR延展效应详解

本章作为OKR24步法的收官之章,其核心在于阐述OKR应用所衍生的广泛影响。对于个人成长、发展和持续进步而言,OKR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知识塑造与内化的过程。

OKR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3至4个周期的持续迭代。此过程大致可划分为试错、优化校正、熟练度提升、内部变革及体系完善等阶段。这些阶段见证了OKR体系从初生到成熟,有效对抗传统运营中的“非连续”效应。

探究OKR与非连续性变化

非连续性诱因分析

记得在为宁波某服装品牌进行转型期辅导时,我引入了OKR工作法。在男装品类的应用中,随着团队对OKR的逐渐接受和实施,大约三个周期后,团队内部开始出现显著变化。如个别不胜任的员工和管理者自然离队,产品周转率上升,库存下降,团队协作增强,氛围明显改善等。

在人才选拔方面,我曾多次强调选人要慢、裁员要快的原则。但在现实中,许多企业恰恰相反。对于企业而言,人才并非靠培养而来,而是靠选拔。尽管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采用轮岗制进行人员调配,但往往误解了轮岗制的真正价值。

在中,个体常常会面临非连续性效应的影响,如跳槽、转行或企业内部转岗等。而的成长同样会遭遇非连续效应的挑战。国内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5年,科技型企业的增长期通常为3至4年,而500强企业的周期性大约为40年左右。随着数字化的推进,这种非连续性效应愈发明显。

面对非连续性变化,大家普遍认为持续学习和跨界思维是最佳应对措施。而OKR工作法在帮助跨越非连续性效应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微软CEO纳德拉曾提到,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加智能,除了执行传统重复性工作外,还将具备同理心。这表明,人类的核心工作价值在于创造和创新。

体系搭建的核心理念与步骤

创新和创造是OKR体系成功搭建的标志。其中,自我管理是OKR体系的基石,而自我管理型和价值驱动型则是其最终产物。

前置认知的三个要点

前置认知一:团结员工是关键

在企业中,不同年代的员工拥有不同的认知、行为准则和偏好,甚至在价值判断上存在分歧。成功搭建OKR体系的前提是将所有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

具体建议如下:

1. 深入了解不同年代员工的差异和关注点。

2. 确保每位员工都了解公司的使命、愿景、战略和目标。

3. 关注员工的个人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4. 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5. 在公司目标范围内给予员工更多灵活性和自主性。

前置认知二:持续跟进评估不可或缺

在OKR体系中,持续评估的核心在于目标实现的进度和整体方向的校正。这是价值产出部分的关键要素。

前置认知三:明确OKR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OKR与绩效考核应脱钩。若两者紧密相连,员工在设定挑战性目标时可能会变得保守。我们应将价值创造和价值评估两部分在价值链上进行分离。其中,OKR负责价值创造,而绩效管理则负责价值评估。

体系搭建的要点与挑战

1. 目标应保持一致且清晰明确,确保部门目标与公司目标相吻合。

2. 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部门间和团队内部个体的相互支持和认可。

3. 通过频繁的跟进、评估和反馈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4. 应具备敏捷性,以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5. 鼓励员工挑战不可能,力求更大的价值贡献。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