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典型案例_40个精益生产经典案例

2025-01-1300:29:40销售经验0

实现精益生产,虽言简意赅,实则内含深意。精益之行,须以精益思想、原则与准则为指导,习得并实践各类实用工具与办法。此中包含工业工程(IE)、价值流图分析、柔性产线建构、作业转换时间缩短、拉动式连续"一个流"生产,以及5S、QC工具、统计质量控制、防呆错技术、全面生产维护(TPM)等众多方法。

范例一:自动化与防呆防错的小改进带来大变化,零缺陷的秘密在于发掘人力智慧,让“平凡”人亦能完成正确工作,减少品质对个体的依赖。如在一家电子制造企业中,因螺丝多且易忘,导致品质问题频发。企业从精益视角出发,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特制机械手,其末端设磁铁,依需求自动抓取螺丝,工人仅需确认机械手是否有余螺丝即可,从而有效降低不良品率。

范例二:在一家复印机生产企业中,内部小风扇装反易致机械故障。因流水线作业疲劳等原因,工人可能出错。为解决此问题,企业激发员工潜能,于机器旁装设小风车。装配正确则风车转动,此视觉提示强化工人对装配完整性的认知,大幅提高复印机合格率。

范例三:目视化管理的强化措施在一个大办公室中的应用。因管理疏忽,办公室电器未及时关闭。公司通过人性化手段加强管理,即在门上设计卡通画提示关灯。如此人性化的提醒措施,有效杜绝了无意识犯错。

范例四:准时化生产方式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实践。企业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实施“拉动式”生产、一人多机操作、工具定置集配等措施,强化现场管理。此举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使企业从战略高度将精益生产融入企业文化中,发挥其巨大潜力。

Number05. 企业管理之标准化与简化革新以往:出库拣选缺乏标准流程管理规范,存在管控疏漏。现今:制定标准化时段管控流程,将日常管理事务规范化、系统化,确保管理环节受控并提升班组长管理能力。

总体而言,精益生产不仅是一种生产模式,更是一种企业管理之精髓、一种持续改进之理念。企业须将其提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方可激发出其内在强大之生命力。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