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谁也没有预料到,原本只是光棍节的一个日子,竟能演变成全民瞩目的购物狂欢。交易额逐年攀升,今年更是突破了惊人的1.44万亿!这数字之巨大,令人瞠目结舌!在这片繁荣的背后,是否真的全然是欢声笑语?我对此深表怀疑。
回首往昔,双十一的起源要追溯到淘宝商城总裁张勇的创意。他希望通过一场活动,既提升淘宝商城的知名度,又能增加收入。他最终选定了11月1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认为其与互联网的精神颇为契合。初期的双十一,参与的商家寥寥无几,如联想、李宁等品牌,优惠方式也较为简单直接,就是打折销售。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带来了5000多万的销售额!这在2009年可谓是奇迹般的成就。不少商家懊悔不已,纷纷表示如果早知道会如此成功,就应该早早参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淘宝和天猫降低了参与门槛并延长了预热时间,交易额迅速飙升至9.36亿。此后,双十一的交易额便如同脱缰野马般逐年攀升,其他电商平台也纷纷效仿,举办起了自己的双十一活动。
张勇先生的远见卓识着实令人佩服!他当初想要将淘宝商城做大做强,没想到竟不慎打造出了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购物狂欢。双十一如今可算是他的杰作之一了。我对此既感到赞叹又有些许担忧——这双十一天是否会演变成另一个春节般的购物盛宴呢?
老实说,现今的双十一已经变了味道。铺天盖地的烦人广告、手机里的各种“摇一摇”操作让人无法正常使用。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还能应对,但对于老年人而言却是个不小的困扰,他们的智能手机似乎变成了广告播放器。我奶奶就常常抱怨手机里总是跳出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而那些复杂的优惠规则、满减、优惠券等也让消费者感到困惑——究竟最后能省下多少钱呢?我强烈感受到商家似乎在文字游戏——先涨价再打折,套路层出不穷!那曾经简单直白的双十一折扣优惠,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商家们也面临着挑战。大品牌在双十一或许还能有所盈利,但中小商家却倍感压力。电商竞争激烈、优惠规则复杂、成本不断上升都挤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对于他们来说,双十一不再是一个的机会而更像是一场生存的考验。
快递小哥们在双十一期间更是辛苦至极。订单量巨大让他们不得不拼尽全力、顾不上吃饭休息以完成配送任务。而现在平台为了降低成本快递费不断压缩快递小哥的收益也在减少。我不禁好奇他们冒着如此大的风险究竟图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那微薄的收入吗?
到了2024年,天猫上有589个品牌的双十一交易额突破了大关!这个数字看起来颇为壮观但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是无尽的消费欲望在驱动着这场无休止的购物狂欢吗?商家们为了冲击销量不择手段地推出各种促销活动而消费者们也在疯狂购买中迷失了自己。
我不禁要问这种消费的陷阱何时才能终结?我们是否可以回归到更简单、更真诚的购物方式中去?
网友们的评论也反映了双十一的现状:
- 双十一就像是一场智商测试大家都使尽浑身解数抢购
- 每年双十一过后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好像自己做了一场大数学题
- 快递小哥们辛苦了希望社会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 双十一过后就是吃土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