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库存现金的账务清查?会计分录应如何编制?库存现金清查的结果通常涉及现金的盈亏情况。
库存现金清查的账务处理详解
库存现金的损益情况需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进行核算。其中,贷方用于记录现金长款,而借方则反映现金短款。
1. 当进行库存现金清查时,若发现有多余现金(即现金长款),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在查明原因后,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例如,若为某员工甲的借支款未及时入账,则会计分录调整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其他应收款-甲
如无法明确原因,经领导批准后可列入营业外收入,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营业外收入
2. 相反,若在清查时发现现金不足(即现金短款),会计分录应作如下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库存现金
待原因查明后,按实际原因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例如,因员工甲借款未登账所致,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甲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根据领导的批复,由责任人或公司承担的损失需作相应处理。如公司承担的比例较高,应记入管理费用。
具体案例:如何操作100元的短款账务?
假设短少100元,经公司批复出纳应承担20%的责任,公司承担80%的损失。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出纳 20元(出纳承担部分)
管理费用-现金短缺 80元(公司承担部分)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100元
库存现金清查的常见情况
1. 日常性的现金清查:出纳人员每日对库存现金进行实数清点,并与库存现金日记账进行核对。
2. 定期或不定期的全面清查:由专门的清查小组对库存现金进行彻底盘点。在清查过程中,出纳人员需在场并亲自经手盘点。
(1) 清查人员需认真审核出纳人员提供的库存现金收付款凭证及相关账簿。
(2) 核查财务处理的合理性。
(3) 分析库存现金与账面金额不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