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察觉到,有些商品似乎被赋予了特定的“性别”标签?在零售业中,这种性别营销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在儿童玩具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许多在线平台上,比如boredpanda,网友们分享了一系列按照性别属性划分的商品。看着这些分类,人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有必要如此区分吗?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离谱的例子:
一、锤子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连锤子也有性别之分。难道女性就不能使用粉红色手柄的锤子吗?这种刻板印象着实令人费解。
二、手表
有一款专为男性设计的手表,广告语仿佛在挑衅:“请像个真正的男人一样读取时间。”
三、糖果
是不是有这样的隐含意义:不要给小女孩吃蓝色糖果,否则她会长出胡子?
四、其他产品
从笔记本电脑功能的差异,到玻璃胶带、巧克力、棉花糖的特别口味,再到M&Ms的颜色与性别之谜,每一种产品似乎都在悄悄传递着某种性别信息。还有胶水、太妃糖、甜甜圈、茶、啤酒、肥皂等等,甚至在选择耳塞时,也不能忽视性别因素。
这些现象让人不禁思考,市场上根据性别区分的产品何其多,而这正是整个市场的营销策略。我们必须认识到,性别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每个产品或每个品牌。在现实生活中,肯定还有许多其他带有性别标签的产品。大家若有发现,不妨一起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