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次接触WDS(无线分布式系统)设置的用户来说,虽然可能对具体操作不太熟悉,但对路由器的基本设置应该有所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设置WDS以扩大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
前提条件:至少需要一台支持WDS功能的路由器,不同品牌的路由器(如本例中的TP-LINK WR741)可以进行此设置。习惯使用TP-LINK路由器的用户会发现设置过程相对简单,其他品牌路由器的设置流程也大致相同。
在开始之前,请为两台路由器赋予称号。其中,被用作桥接的一方称为副路由器(或从路由器),而另一台则作为主路由器。
第一步:设置主路由器。确保任何设备连接到主路由器时可以正常上网。进入主路由器的设置界面,在左侧导航栏中点击“运行状态”。在WAN口状态栏中,可以找到DNS服务器信息,包括主DNS和备用DNS服务器,请将其记录在纸上以便后续使用。
注意:主路由器在设置过程中不能开启WDS功能,否则可能导致主路由器出现故障。
接下来,依次点击“网络参数” -> “LAN口设置”,将路由器的LAN地址设置为192.168.1.1并保存。重启路由器后,返回设置界面。在“无线设置” -> “基本设置”中,您可以为无线网络起一个喜欢的名称(SSID)。本例中以TP_LINK-A为例。
选择信道时,从1到13选择一个(但不能选择自动),以避免WDS功能不稳定。本例选择信道11。其他设置保持默认即可。
继续进行“无线安全设置”,选择WPA-PSK作为加密方式,并设置一个密码。本例中使用12345678作为示例。相比旧式的WE加密,WPA/WPA2加密更安全且桥接更稳定。
在“DHCP服务器” -> “DHC服务器设置”中,将“地址池起始地址”设置为192.168.1.100,“地址池结束地址”设置为192.168.1.149并保存设置。重启主路由器后,主路由器的设置部分就完成了。
第二步:设置副路由器。进入副路由器的设置界面,依次点击“网络参数” -> “LAN口设置”。将副路由器的LAN地址设置为192.168.1.2以避免与主路由器冲突,并便于管理两台路由器。
在“无线设置” -> “基本设置”中,为副路由器的SSID命名(不要与主路由器的SSID相同)。本例中使用TP_LINK-B作为示例。信道与主路由器相同,仍为11。
勾选“开启WDS”,点击扫瞄。在AP列表中找到主路由器的SSID(即TP_LINK-A),点击连接。返回之前的界面后,选择WPA-PSK作为加密方式,并填入主路由的密钥(与之前记录的密码相同)。
请注意,新的WDS功能与老式的Bridge有所不同,更为高级。仅需开启WDS并填入主路由的信息即可。如果主路由器开启了WDS或Bridge功能,请确保关闭它,否则WDS功能将无法使用。
接下来是DHCP服务器设置的步骤,这是很多教程中容易忽略的关键一步。如果不进行此设置,设备可能无法自动获取IP地址而导致无法上网。
进入“DHCP服务器” -> “DHCP服务器设置”,将“地址池起始地址”改为192.168.1.150,“地址池结束地址”根据需要设置为不与主路由器产生交集的地址。网关填写为之前记录的主路由器的IP地址(即192.168.1.1),主DNS和备用DNS服务器则使用之前记录的地址。
保存并重启副路由器后,使用iPad或Phone等设备连接副路由器的无线网络(如TP_LINK-B)。此时应该可以看到设备能够成功上网了。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设置WDS以扩展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详细步骤。请确保按照每一步的指示操作,以免出现错误或导致无法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