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静的言论对其个人职业生涯及所在企业形象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期,百度前副总裁璩静因一系列被冠以“霸总”标签的言论,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她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表的观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屡次登上热搜榜。
作为百度公关部门的重量级人物,璩静此次展现的“狼性”言论令人感到意外。尽管不同利益诉求和现实语境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张力是常态,但璩静的言论却了其作为企业管理者冷漠且功利的价值观。鉴于是百度高管的身份以及其言论中显露的傲慢态度,引发负面也是意料之中。
一般而言,公关的态度反映企业的基本认知,而企业的价值观则常通过公关来体现。璩静此次的言论无疑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也反映出其对企业价值观的误解。
随着传播情势与结构的变化,企业形象的经营成本逐渐增加。自建流量渠道、打造个人IP成为了一些企业管理层的策略选择。此前,如雷军等企业家的成功个人形象经营为后来者提供了想象空间。
打造个人IP和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不能背离基本的社会常识与主流价值观。璩静的言论即是一个反面例证,她几乎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完全割裂开来,缺乏必要的同理心和人情味。
在社交媒体时代,企业面临着“流量焦虑”,但形象的输出不能走极端。璩静在个人社交平台上的言论过于功利和急切,最终导致了反噬效果。
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和硬道理。一个态度傲慢、手段强硬、对员工缺乏基本人情味的管理者,很难为企业带来显著的形象增值。
尽管璩静的言论是在其个人账号上发表的,但它们未必能完全脱离与百度公司价值观的联系。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内部沟通会上强调,“真实的百度体现在优秀员工身上”,这提醒公众不应将璩静的个人言论与百度的企业文化直接等同起来。
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开言论必然会对企业形象产生冲击,并让公众对企业的价值观产生疑虑。这也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提醒。
一方面,随着员工意识的觉醒和对平等劳资关系的渴望,企业应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管理姿态,采用平视柔性的管理模式与员工相处。
企业应认识到,和谐共生的雇佣关系不仅不会损害企业利益,反而能激发员工的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这实际上也是在构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企业在对外形象输出时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倾听与共情。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和管理人员的职级高低,都必须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更加接地气才能避免走偏。
互联网科技公司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使命和愿景常被人称道。在企业管理方面,一直体现出灵活、开放、平等、包容的现代化模式。尽管面临增长压力,但正确的企业文化不容改变,更应避免日常管理走向简单粗暴。
管理学家德鲁克的名言提醒我们,“企业不是仅为自己存在,而是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而存在。企业合理性的评判标准不是自身利益,而是社会利益。”这其中应包括对员工的善待与关心。
文稿校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