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坊的临朐冶源街道,一位名为刘岳清的传承人,以其巧夺天工的传统手工箅子而声名远扬。他所使用的工具,是盛放水饺的良伴,由高粱杆精心编织而成,不仅防粘还易于清洗,展现出精湛的手工技艺。
近日,在平安峪村的直播现场,刘岳清以主播的身份,向全国的网友们介绍着这些传统的手工“家什”。他的日常生活围绕着登录网上商城查看订单,以及在直播平台上进行直播推广。
自从他的手工箅子成功申遗后,他的身影更频繁地出现在各类非遗文化活动中。这把看似普通的箅子,其价值随之大增。
初见刘岳清,他的黝黑皮肤和开朗笑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展示厅中,他热情地展示着各种箅子,如元宝箅子寓意着聚财,水饺箅子则以其独特的设计方便盛放水饺。他还自豪地展示了他发明的箅子钟表,并已申请了专利。
这些细致编织的箅子和篮子,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如同精美的艺术品一般,代表着农村文化的底蕴,几乎让人忘记了它们的原本用途。
谁能想到,这个豪爽的山东大汉曾因伤,失去了劳动能力。沂蒙山区的传统手艺给了他新的生计和传承的决心。他深知,不能让老一辈的手艺在他这里失传,于是他决定将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并不断改进。
于是,在2018年,刘岳清创立了老刘家手工编织品加工厂,致力于传统手工制品的加工。虽然手工箅子看似简单,但要制作出精美的作品却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细心。
据刘岳清介绍,制作手工箅子需要经过选材、折叠、剪裁、修整和缝制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需要精准控制。尽管右手受伤,但他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灵活自如的控制力度。
对于刘岳清来说,如何让这个非遗项目在快节奏的当下得以传承,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他明白除了技术外,还需要注入匠心精神和创意元素。
临朐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以冶源街道为示范点,探索非遗文化的创意、传承、开发、培训和销售模式。刘岳清借助当地的力量,多次参加公益展会并深受欢迎。他还通过“非遗+文创手造”和“非遗+电商”等模式提升产品开发水平,并通过直播带货和抖音电商销售产品。
不仅如此,刘岳清还积极带动乡村致富。周边的居民都在他的加工厂里领取手工活儿干,生活也越过越好。倪香远加工户对现在的“”非常满意:“在家就能赚到钱,还能编箅子。”
在加工厂里,刘岳清展示了他即将开发的新产品——玉米皮。他说:“放在家里地毯上既美观又实用。”这样的创新让刘岳清看到了市场的潜力。
刘岳清的坚持和努力让他的手工箅子技艺更加发扬光大。他致力于打造品牌、宣传特色、传承手工箅子技艺。他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对手工艺术的热爱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