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分享回顾
探讨空气净化器与雾霾的应对策略:专业视角下的净化器效能与日常应用。
主讲人介绍:sheldon,理论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首先与大家分享的是,作为理论物理学专业的我,自2013年开始涉足空气净化领域的研究。通过深入学习、实践以及实际使用经验,我对雾霾和空气净化器的问题略知一二。今天将把这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众所周知,我国空气污染问题严峻,标准中列出了多种污染物,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其中,PM2.5和PM10以及臭氧是在室外大气污染中影响较为显著的成分。
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同样重要,不同家庭的装修环境和日常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各不相同,常见的包括甲醛、VOC气体以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每个人都应关注并努力改善自己和家人的呼吸环境。
关于颗粒物的讨论
要有效管理健康,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期望。选择和使用空气净化器并不是简单的“购买即安心”,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
如我个人的目标是在雾霾天将家中的PM2.5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而在普气降至10微克/立方米以下。这就像进行数学应用题般的思考:一个巨大的污水池,一个管子不断灌入污水,一个管子不断净化污水。要达到净化目标,必须对使用净化器的场景进行量化。
使用空气净化器时需考虑的量化因素包括:室外PM2.5的浓度、期望的室内PM2.5浓度、房间的大小、房间的密封性以及净化器的净化速度等。
其中,净化速度是选择净化器的重要指标之一。CADR值(洁净空气输出比率)是衡量净化器性能的重要参数。例如,CADR值为550立方米/小时的净化器,其适用面积大致为其数值除以10。但需注意的是,将此设备用于超出其适用范围的房间可能导致效果不佳。
净化器的选择与使用
净化器的选择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性能参数,更需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进行搭配。如需在较低噪音下使用净化器,则应选择适用面积较小的设备并调整使用模式。
当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净化器未配备颗粒物浓度检测仪,因此需借助PM2.5检测仪或其他专业设备来更准确地评估室内空气质量。
长时间使用净化器紧闭门窗时,需留意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对于人数较多的家庭或空间较大的环境,需留意二氧化碳超标问题并及时开窗通风。
面对臭氧的挑战
在大城市夏季的某些时间段里,臭氧污染可能同样严重。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并对健康构成威胁。尽管空气净化器并非专门设计用于对抗臭氧,但我们仍需警惕并采取预防措施。
对于使用过滤式的净化器而言,定期更换滤网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同时不同的大气状况不同,应依据实际环境调整滤网的使用寿命和更换频率。
甲醛问题的重视
甲醛问题常被忽视但同样重要。我曾测量的多个家庭中,即使装修多年后的家庭也普遍存在甲醛超标问题。甲醛的释放年限长达10-15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当家中有甲醛污染源时,开窗通风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但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除甲醛的空气净化器来辅助处理。
最后强调的是,无论面对何种污染物或何种品牌的产品,我们都应保持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选择和使用空气净化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大家带来帮助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