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能建透露,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能储一号”已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此项技术突破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为大规模新型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压气储能电站,即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电网低谷期的剩余电力来压缩空气,并将其储存在高压密封设施中。在用电高峰期,这些压缩空气会被释放出来用于发电。“能储一号”项目巧妙地利用了当地废弃的地下盐穴,打造了一个全绿色、非补燃、高效率的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能建董事长宋海良介绍说,“能储一号”具备大功率、高容量、深储能、全绿色等多项特征,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未来,他们将围绕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规模和更多的应用场景进行全面布局。
“能储一号”在工作时,每天可储存8小时的电能并释放5小时。一次储能所提供的电量足够一个中小城市连续用电5个小时。它的全容量并网,将有效提升区域电网的调峰能力,同时还能促进电网更好地接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
为了更直观地解释压缩空气储能的运行原理,我们将通过一个视频展示来揭秘。
作为“能储一号”的空气分子,我向大家展示我的“变身”之旅。在电力过剩时,我和伙伴们涌入多级压缩机系统接受压力考验。在储换热系统的帮助下,我成功将热能转移并存储至高压热水球罐中。随后,我进入一个巨大的地下盐穴中等待时机。当用电高峰来临时,我体内的热能重新发挥作用,推动膨胀机叶片旋转产生电能。
那么,300兆瓦压气储能如何点亮万家灯火呢?让我们跟随总台记者的镜头去现场一探究竟。
湖北应城是全国井矿盐的主产区之一,地下盐穴溶腔的容积巨大。“能储一号”项目负责人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原来盐开采利用后形成的空腔资源也可以“变废为宝”。
能建首席专家万明忠解释道,我们巧妙地利用了地下盐穴空间,同时解决了盐卤对设备的腐蚀问题。
数科集团副总经理李峻介绍说,我们采用了国内最大口径的注采井技术,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有句话说:“地下决定成败, 地上决定好坏”。地上设施的建设同样不容小觑。万明忠专家进一步解释了地上设施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所采用的四台压缩机等设备。
专家们表示,“能储一号”所采用的储换热球罐是国内体量最大的之一,其单罐直径达19米,重达500吨。这种大型球罐在之前的应用中还从未有过如此频繁的储换热工况和如此高的储热温度。
万明忠专家自豪地表示,我们的装备完全国产化、开放式创新,是行业共同创造的成果。
鉴于我国盐穴资源分布广泛, 符合使用条件的约有两千多个, 如果能够盘活这些资源, 将能够实现千万千瓦级的装机容量的盐穴储能能力, 这相当于一座特大城市的用电负荷, 将有力推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