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贞
这位名叫的“厨房画家”,目前是清华大学一家餐厅的厨师长。他还是美术家协会的一员,他的绘画作品被永久收藏,并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展出。
白天,在清华大学甲所餐厅烹饪出一道道美味的凉菜;而在工作之余的时间里,他沉浸在自己的“画室”中。这间“画室”也是的住所,位于离清华大学不远的一处古朴胡同里。这是一个仅有5平方米的窄小空间,屋内除了一张木板搭起的单人床和堆满颜料、调色盘、手稿、书本的书架外,几乎所剩无几。在这间看似简陋的房间里,却装下了他三十多年的热爱与坚持。
来自河南的农村地区。他小时候偶然在书本上看到一幅插图,觉得绘画十分有趣,于是开始了他的绘画之旅。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村里,他都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绘画小天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无法继续追求他的“艺术梦”。于是,他开始跟随亲戚学习厨艺,成为了一名厨师。
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无法放下他的画笔。北京成为了他的新起点。2004年,他来到北京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厨师。闲暇之余,他走进了潘家园旧货市场,被艺术家的画册所吸引。这让他开始寻找自己的绘画风格。
想起了儿时家乡的泥塑玩具——泥泥狗。这种以当地特有的泥土为材料制成的动物形状泥塑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灵感。他用胶泥为颜料,白毛巾为画纸,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终于在2009年得到了北航艺术馆创始馆长蔡劲松的认可并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此后,他的作品广受好评并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机会。最终,在35岁时,他有机会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研修班接受系统的绘画学习。
在清华的学习经历让的绘画技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学会了如何调色、构图以及设计人物等技巧。同时他也从未忘记自己的泥土作画的手艺和来自家乡的情感与灵感。
凭借着他独特的画风和高产的作品在清华的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参展机会并成功地将自己的作品《五色土和符号》带到了国际舞台并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展出并被永久收藏这无疑是对他坚持与努力的巨大肯定与鼓励。
2019年成为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绘本作品《仓颉大叔和汉字的奇妙故事》。同时他也仍然继续他在清华的厨师生涯并用他对美食与艺术的热情去打造一道道美味又具有主题性的凉菜。
的故事激励了无数网友让他们明白到热爱与坚持的力量是无穷的。网友们纷纷表示从厨师到画家的故事展示了坚持梦想的重要性并让他们相信只要坚持就能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