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铜箔加工费用的上涨推动了企业产能的快速扩张,但在下游锂电厂的积极扩张态势下,由于设备周期较长,短期内铜箔的供需结构失衡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近期,经过财联社记者的多家上市公司调研得知,上半年顶尖铜箔企业实现了“满产满销”,部分公司的产能利用率甚至超过了140%。从目前下游厂商的装机计划来看,预计今年下半年供求关系将更为紧张,价格有望进一步上升。
对于使用铝箔的钠电池对锂电池用铜箔市场的潜在“冲击”,市场存在一定担忧。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钠电池对锂电池的威胁并不显著。从铜箔企业的扩张情况来看,更应关注的是铜箔的轻薄化以及产能的快速释放。
下半年价格趋势向好
铜箔价格主要由原材料铜及加工费构成。从嘉元科技(688388.SH)的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出,原材料占到铜箔价格的七成以上。自2020年下半年需求激增以来,锂电池多种中游材料因供应紧张而进入涨价周期,铜箔亦不例外。
诺德股份(600110.SH)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第二季度铜箔加工费环比稳定,同比增长超过10%。结合下游厂商的装机计划,预计今年下半年供求将更为紧张,价格有望进一步提升。
超华科技(002288.SZ)的相关负责人也持有类似观点,根据当前客户需求推断,下半年加工费及供求关系都将维持紧张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据《铜箔行业发展》等报告显示,尽管全球锂电铜箔的产能在2020年达到35万吨,超过当年的需求量25万吨,但预测显示未来几年内需求将持续增长。
巨头积极扩产谋求先机
铜箔企业为保障关键设备如阴极辊的及时供应,常采取提前预定策略。而嘉元科技已经开始尝试采购并试用国产阴极辊等关键设备,以缩短设备供应周期并加速公司项目建设。
统计显示,国内多家锂电铜箔上市公司正积极扩产。诺德股份、超华科技及嘉元科技的现有及在建或规划产能均相当可观。其中,各大公司的重点扩产项目已陆续动工。
显然,这些公司都希望抢占先机并分享未来的市场红利。诺德股份的负责人表示,其二期项目正按计划推进;超华科技则正在大力推动多个基地的建设。
尽管未来几年锂电铜箔的产能有所增加,但整体来看仍将较为有限。据铜箔行业协会预测,未来几年国内铜箔产能将有显著增长,但下游电池厂商的产能扩张规模更大,预计到2025年对锂电铜箔的需求将达82万吨。
<6μm极薄铜箔渗透率加速提升
宁德时代关于钠电池的论断引发了市场对钠电池的关注。由于钠电池使用铝箔,其逐渐渗透是否会对锂电铜箔市场造成冲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诺德股份及超华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均认为,钠离子电池目前难以大规模取代锂离子电池。即便未来钠电池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也更多可能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一种补充,用于替代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的铅酸电池。
在关注钠电池替代的的铜箔生产企业更注重铜箔的技术迭代。目前,≤6μm锂电铜箔的渗透率正在不断提高,显示出向轻薄化趋势发展的态势。超华科技表示,能够量产≤6μm以下锂电铜箔的企业并不多,这体现了对制造技术、添加剂技术及阴极辊研磨技术的高要求。
诺德股份透露,国内知名电池厂正在加速提升<6μm极薄铜箔的渗透率,4.5μm铜箔的过渡速度正在加快。尽管切换到更薄的铜箔需要工艺调整和安全性测试,但这被认为是系统性的工程,并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相比6μm铜箔产品,4.5μm铜箔在生产效率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