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公布重要调整,正式启用了式逆回购工具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此举标志着今年以来央行再次创新性地推出新的金融工具。
根据了解,式逆回购的有效期限未超过一年。该举措的实施,为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增添了新的元素。结合当前央行的现有流动性投放工具,如7天期的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及国债买入和降准等,我们注意到,针对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的缺失问题,此次推出的式逆回购预计将涵盖3个月、6个月等不同期限,这有助于加强一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进一步优化了流动性管理的精准程度。
在当前时间节点,央行的这一举措也意味着为更好地应对年末MLF集中到期情况做好准备。统计数据显示,11月和12月将分别有大量MLF到期,占目前MLF余额的40%。加之债券发行和年末现金投放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面临较大的补缺压力。对此,央行潘功胜在之前的金融论坛上已有所预见,并表示可能会在年底前根据市场流动况适时降准。而此次式逆回购的推出,无疑为应对四季度MLF集中到期提供了有力支持。
有业内人士透露,该式逆回购的操作方式以利率招标和多重价位中标为主。此举能更真实地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有效减少了在利率招标中的“搭便车”现象。该工具的推出并未增加新的货币工具中标利率,这进一步突显了其作为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定位。
该人士还表示,央行的这一操作工具的多元化发展,有望引领全市场式回购业务的进步。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主要采用质押式回购模式,但这种模式下债券押品在交易过程中被冻结在资金融入方账户中,难以在二级市场流通。随着更多海外投资者的加入,他们更倾向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式回购方式。央行的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操作工具,也为市场发展式回购业务提供了示范作用。
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21财经的官方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