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是作者的上司吗_作者和主编有什么区别

2025-01-1814:36:40销售经验1

原本预期文坛中人较之工艺界者更显骨气,但工艺界却因众多老板的涌入而变得复杂。这些老板虽涉足工艺界,但以逐利为目的的本性依旧不改。

俗话说,无商不讲谋利之道,工艺界的老板们不仅仅满足于复制模仿,更有甚者,他们竟以他人作品冒充己作,于是对他们的之举,已不必再大惊小怪。

巧哥仍坚信文人应存有文人的风骨。即便无风骨可言,也应有文人的那份清高与执着。

那些拥有酸臭之气的文人,至少还懂得爱惜自己的颜面,不会轻易做出有损尊严的举动。

然而出乎巧哥意料的是,如今部分文人却丧失了那份文人的尊严与骨气,他们更像是一群肆无忌惮的狂徒。

人们常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有文化的流氓。”现今的文坛上,这类文化高深且多才多艺的“流氓”着实引人深思。其中不仅有才华横溢的大作家、大诗人,甚至一些道德败坏的人也混迹其中。

以《鸭绿江》为代表的知名刊物也遭遇了难堪之事。竟然有人为发表作品而花钱买版面,更有甚者,竟将抄袭之作刊物之中。此等做法实在令人失望。

像陈昌平这样有责任感的人还算是保留了些许文人的良知。尽管其选择了引咎辞职,但至少也展现了文人应有的责任感和爱面子的一面。相较之下,某些诗刊则不断纵容抄袭行为,主编亦不引咎自责,这等之举令人痛心。

在文学刊物中,《鸭绿江》的遭遇尤为引人注目。其不仅卖版面换取金钱,还为增加订阅量而进行各种促销活动。这种做法已彻底失去了文人的风骨和尊严。

巧哥认为,《鸭绿江》若真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倒不如停刊休息一番。如此不仅可省去铜臭味过浓之弊病,更是对读者的尊重。

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巧哥虽然经济拮据但仍旧支持各类文学刊物如《收获》、《当代》等。然而自2010年后,虽然有能力继续订阅这些刊物却已提不起兴致。如今更多的是购买有阅读价值或收藏价值的书籍。

<鸭绿江》曾是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刊物其一度对读者产生巨大影响并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然而如今其铜臭味浓重且沦为“圈养”之下的产物他们自以为傲却毫无进取心。

在巧哥心中那段文学盛行的岁月仍历历在目当时因文学成就突出而被破格录用得以进入工作那时的文人怀揣着理想与追求带着满腔热血没有丝毫铜臭味。

关于过去的一些小事例如前几日我还主动送出一些多余的橘子但他们坚决拒绝接受后来我依旧按原价结账。在文人的道路上

<鸭绿江》作为省作协的官方刊物应获得财政支持但却落得如此地步这不仅是对其自身的侮辱更是对人的不敬这仿佛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摇摇欲坠。

这正是我认为《鸭绿江》应当停止刊行的根本原因没有能力维持就应当退下来歇息待风骨归来。在文学的舞台上文字不仅仅是述说真理也是给予光明引导前进方向犹如冬日暖阳般温暖人心。

当今的某些文人非以揭露真相为己任利用影响力推动社会进步而是以话语权隐瞒真相甚至助纣为虐这实非文人所为。

文人应存有文人的风骨不应成为沈括那样的无风骨之人而应效仿苏轼般“一蓑烟雨任平生”。(参考文章《沈括是史上最没风骨的文人》)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