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陵县三湖农场,记者有幸遇见了养殖户王宝。他正往自家的水塘里投放物。这个水塘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水面上长满了厚厚的水草,让人无法一眼看清其中养了什么。
当记者靠近水塘,发现里面游动着细长的生物,动作迅速。为了探明究竟,合作社的老板王孝万决定下水一探究竟。他随手一捞,原本细长的小东西突然变成了一个圆坨,令人惊讶。
王孝万解释道,这里养殖的是一种中材——宽体金线蛭。它俗名蚂蟥,属于冷血环节动物,偏好潮湿阴暗的环境。白天它会在泥巴里躲藏,晚上则活跃于水中。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水蛭并没有眼睛,靠感官来感知外界,一旦受到刺激便会蜷曲身体。
合作社的负责人王宝告诉我们,他们一共养了30亩地的水蛭。到了10月份,水蛭将完全成熟,单个重量可达到20克。由于水蛭怕热,水塘里的水草就是为它们遮阴而设。
回首三年前,三湖农场龚家垸的几户村手成立了这家专业养殖水蛭的合作社。王宝,之前在沙市打工的负责人,因对现有收入不满,一直有创业的念头。看到其他地方水蛭养殖的成功案例后,他和几个亲戚一商量,也决定投入养殖水蛭。
在接触水蛭之初,王宝和其他人一样,对这种小生物心存畏惧。但事实上,宽体金线蛭并不吸血,只是其身体上的两个吸盘在吸附时可能给人带来不适感。
水蛭养殖风险较高,王宝将多年的积蓄都投入其中,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不同于其他普通水产品,水蛭的食物并非饲料,而是偏爱田螺。
王宝和他的合伙人严格按照专家指导,定期为水蛭喂食、降温、杀菌。去年,他们已经尝到了不小的甜头。
每七斤水蛭可以晒出一斤干货,在高峰期价格可达到每斤八、九百元。高回报伴随高风险,目前塘里的水蛭正处于最关键的生长期。
王宝表示,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高温。高温可能引发病菌滋生,导致水蛭死亡。
近期的高温天气使得合作社的水蛭损失了一部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塘里的水泵24小时不间断地换水降温。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水蛭的大面积死亡。
眼下,王宝和其他合伙人正忙得不可开交。到了10月份,代理商将收购,他们也将再次品尝到水蛭带来的丰收喜悦。
农村的养殖业正在不断创新与发展。虽然养殖宽体金线蛭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克服了困难,收获的将是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