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湿地?湿地的主导功能与价值究竟何在?近日,我们通过市林业局的详细解读,得以一窥其究竟。
根据1971年签署的《关于重要湿地的国际公约》(又称《湿地公约》或《拉姆萨尔公约》),湿地被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性的水域地带,其中包括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区域,且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厘米的滨海区域也被囊括其中。
我国湿地的分类繁复多样,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以及人工湿地等五大类别。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又细分为潮下水生层、红树林等多个子类;河流湿地则包括永久性与季节性河流等;湖泊湿地则涵盖了淡水湖与咸水湖等多种形态。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分类也十分详尽。
湿地,作为地球上水陆交汇处的独特生态系统,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自然界中极为重要的生存环境。尽管它仅覆盖地球表面的6%,却为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空间。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以及“物种的基因库”。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共同被视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的核心功能包括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补水供水、净化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我国湿地内生长着丰富的植物,其中包括4220种湿地植物和483个湿地植被群系。湿地还拥有丰富的脊椎动物资源,其中湿地鸟类就有231种。我国大部分淡水资源都储存在湿地的各类水域之中,如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显著,每公顷湿地每年可有效去除大量氮和磷等污染物。
除此之外,湿地还具有均化供水、防止盐水入侵、稳固岸线等生态安全功能。湿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植物、动物产品以及能源资源。湿地还具有休闲、旅游、科研教学和社会文化等多重价值。
总体而言,湿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