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各类蔬菜的价格经历了一波上涨潮,尤其是菠菜的价格,一度甚至超过了肉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生姜却面临着市场滞销的困境。
在山东省昌邑市的生姜种植基地,种植户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表示,种植一亩生姜的成本包括姜种、棚架、棚膜、农、化肥等费用,以及土地流转费和人工费等。一亩成本高达两万元左右,即便以每亩15000斤的产量计算,也需要至少每斤达到1.3元的收购价才能保证成本不被超出。否则,种植户们就会面临损失。
据一亩田产地端的工作人员反馈,今年的市场上生姜销售不畅。对比往年的数据,去年的地头收购价最高甚至能到5元一斤,而今年通货地头收购价仅为每斤钱左右。这样的价格水平无疑加重了生姜的销售难度。市场上的批发档口也反映出走量减缓的情况。
事实上,生姜的滞销并不是今年的个案。根据多年的市场数据,生姜价格呈现出一种波动的规律。从2014年的高价期到2016年的滞销期,再到近年来的持续上涨和如今的滞销期。这一系列的起伏都与市场的供需关系有关。
根据一亩田的大数据显示,从8月到11月,今年的生姜供应量较去年同比增长了约2倍。全国各地的生姜主产区包括山东、河北等省份。然而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亩产量的增加,尽管产量上升但并未带来销售的提升。这导致了在上市时期生姜再次出现滞销的局面。
对于这一现象,农产品领域的专家指出,尽管丰收并不意味着作物的低价和滞销可以避免。因为对于种植户来说,如果作物丰收但价格下跌或销售困难,同样意味着损失。种植户在生产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市场因素和风险控制。
目前,全国多个批发市场的生姜普遍处于滞销状态。这使许多种植户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对此,一亩台提醒广大种植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规避风险、拓展销售渠道并确保丰产丰收。具体而言:
在选品和种植时要关注市场行情并理性规划种植面积以防范风险。如果当前销售情况不佳可考虑暂时储存待市场好转后再行销售。最后应积极利用电商平台了解市场行情并开拓多种销售渠道以解决销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