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条新线包括地铁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12号线二期以及13号线南段,总计新增里程约28公里,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出行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梨园站上空已布置了光伏发电系统,进一步践行绿色出行理念。
现今,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已拓展至18条线路(包含有轨电车),总运营里程达到了惊人的595.1公里,拥有车站417座,构筑了紧密的交通网络。
新线(段)的开通不仅增强了与既有线路的连通性,更补充了中心城区的东西向交通走廊,为坪地、大学城等区域的居民增添了更多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性。此举对完善深圳轨道交通网络、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以及服务沿线重点功能区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具体而言,地铁3号线四期工程起始于双龙站,终点至坪地六联站,全长约9.28公里,共设7站7区间。其中,双龙站可与16号线实现换乘,使龙岗坪地片区告别了轨道交通的空白,有效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这也标志着深圳东部轨道干线3号线全线贯通,总长扩展至52.33公里,全程运行时间仅需89分钟,实现了城市东部组团与核心区的快速联通。
类似地,7号线二期从西丽湖站延伸至深大丽湖站,线路长度为2.22公里,包括2站2区间。深大丽湖站未来可与地铁27号线(目前正在建设中)实现换乘。这一扩展将进一步覆盖大学城及塘朗片区的轨道交通需求,推动西丽片区与深圳市域的协同发展。
而11号线二期则是从岗厦北站延伸至红岭南站,全长约4.137公里,共设3站3区间,其中包含两座换乘站。目前开通的是岗厦北至华强南区间,红岭南站预计将在2025年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华强南站可与7号线实现换乘。这些新线的开通使得11号线能够与包括1、2、3、5、6、7、9、10、12、13、14、20号线在内的多条线路实现换乘,串联起宝安、南山、福田等八区,实现了深圳东西向发展主轴中心间60分钟内快速通达的目标。
在12号线二期的建设中,采用了众多创新设备和服务。如引进最小“1米闸机”自动售检票系统,该系统具有生物识别和视觉通行功能,可实现“刷掌”“刷脸”过闸。车站内设有智能客服中心和自助服务区,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查询、支付、票卡处理等服务。在站台候车时,乘客还能通过车厢拥挤度智能显示系统了解车厢客流情况。
总体而言,这些新线的开通不仅提升了深圳的交通便捷性,也为市民带来了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