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将如何回应这一营销浪潮?他们的购物态度是否会成为左右市场趋势的重要因素?
推销之风愈演愈烈,是否会从线上蔓延至电话?
与往年的短信推送不同,今年的“618”期间,不少消费者反映收到了来自商家的电话推销。这些来电多来自消费者曾经下单多次的品牌。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分享了对“618”营销电话的看法。他们原以为订阅店铺或加入会员能方便获取优惠信息,没想到却成了遭遇“电话轰炸”的起点。
据中新财经观察,这些来电使用的号码五花八门,既有座机也有私人手机号。而且,不论是大众品牌还是如兰蔻、欧莱雅、雅诗兰黛等知名大牌都在其中。
有受访者表示,自己感受到了许多博主的“618”优惠活动宣传,但多数情况已没有购买的动力,转而选择购买必需品。
优惠力度是否真实?还是暗藏提价猫腻?
频繁的推销电话背后,反映了商家急于推销的心理。与此各大平台也推出了诸多看似诱人的优惠。例如天猫的“跨店满300减50”和京东的“跨店满299减50”等。
精明的消费者在计算优惠时却发现,有些优惠活动其实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划算。
例如,“满300减50”看似划算,实际上需要消费者多凑够一定金额的商品。也有消费者反映有些商品暗中提价。一款原先标价为400多元的商品在大促开始后涨价至600多元,导致整单金额的显著上涨。
中新财经注意到,部分购物车功能仅显示降价幅度,却不提示涨价信息,使得消费者难以留下价格变动的证据。
能否如期收到所购商品?
受影响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618”大促期间的物流问题成为了消费者和商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京东快递通过精准的社区管控措施和多种服务模式确保了“618”商品的及时送达。部分消费者在下单当天就收到了商品。
天猫则与偏远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商合作,通过城市前置仓保障了物流的持续运转。预计今年“618”,天猫超市农牧产品的成交将实现显著增长。
与此邮政局的数据显示近期邮政快递网络通畅度有所回升。今年端午节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和投递量均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