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多款阳澄湖大闸蟹的假冒蟹扣以及其他产地的蟹扣正在销售。
金秋时节,正是大闸蟹盛产之时。进入十月,随着膏满肥美的大闸蟹热销,市场上却仍然存在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尽管如新京报所述,大闸蟹防伪技术得到了持续的增强和改善,监管措施也在加强,然而依然存在部分商家将蟹扣用于销售的现象,这令普通大闸蟹假扮成高端的“阳澄湖大闸蟹”。
原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设计的品牌大闸蟹蟹扣,却成为了某些商家欺诈的工具。每个蟹扣上都有独特的“身份”编码,为品牌大闸蟹提供身份识别服务。这些“假蟹扣”的出现无疑了防伪系统,同时欺骗了消费者,更扰乱了市场秩序。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假冒蟹扣的交易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批发商处可以轻易地购买到标有“阳澄湖大闸蟹”的蟹扣,种类繁多,且在电商平台上随处可见。
部分商家不仅售卖标注为“新阳澄镭射”“带语音一物”的蟹扣,还有其他如太湖、盘锦、固城湖、兴化等地的蟹扣。这些蟹扣以包为单位销售,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他们的销售情况非常火爆,甚至给人一种“即将售罄”的错觉。
原本,蟹扣是作为防伪手段而非交易品存在的。通常情况下,蟹扣由当地行业协会分发给其会员单位,如阳澄湖大闸蟹的蟹扣由江苏省苏州市质监局地理保护办公室与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共同管理并分发。这也就是蟹扣“权威性”的来源。
现如今,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于蟹扣来辨别阳澄湖大闸蟹或品牌大闸蟹的真伪。在电商平台上公开售卖这些蟹扣的行为,却让任何螃蟹都可以轻易地“换装”,摇身一变成为某个特定产地的螃蟹。
而且,一些知名品牌的闸蟹采用了更先进的防伪技术,如区块链溯源彩色可变二维码、π防伪技术等。这些技术是那些仅需几毛钱成本的假蟹扣所无法仿造的。
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大闸蟹时并不会特意拿着蟹扣去权威部门鉴定。他们并不清楚真正的蟹扣应该是什么样子。这就给了一些商家可乘之机。还有人在吃完螃蟹后剥下真蟹扣进行转卖,使得这个“市场”更加难以分辨真假。
电商平台应承担起审核的责任,利用技术手段如敏感词规避和制度来限制售卖假冒蟹扣的商家。监管部门也应对线上线下的商家进行一体化监管,尤其是对那些自造“防伪蟹扣”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