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式回应举例10条 一致性沟通的步骤有哪些

2025-01-1916:56:57营销方案0

根据一项涉及20870名中小学生的调研结果,我们发现有如下普遍现象:

在心理话语的倾诉对象选择上,有26.73%的学生更倾向于与父母分享内心的想法,但这一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中学生中,选择与同学或好朋友诉说心里话的比例达到57.54%,而在小学生中,这一比例为42.89%。

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许多孩子更愿意与同龄伙伴或朋友敞开心扉,而与父母的沟通似乎存在障碍。这提示我们,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顺畅的沟通是教育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

当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时,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父母在沟通中常采用的四种不良姿态。这些姿态不仅阻碍了有效的亲子沟通,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长远影响。

四种需避免的沟通姿态详解如下:

忽略自己——讨好型

讨好型的父母往往自我价值感低,过于迁就孩子,言语和行为上过度和善,习惯性道歉和乞怜。他们不敢发出内心真实的不满或需求,认为讨好和善就是爱的表现。长期处于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可能形成依赖、固执、软弱、任性的性格。

忽视他人——指责型

指责型的父母常常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他人,不顾对方感受。他们只关注自己和事情,常常被人认为是一个自私的人。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推远了亲子关系,还可能使孩子形成逆来顺受或逆反、攻击性强的性格特质。

忽视自己与孩子——超理智型

超理智型的父母追求客观正确,不关注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感受。他们只讲道理,讲听起来很正确的话,但容易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和关心。长此以往,可能引发孩子的亲子感情障碍,导致在青春期或以后出现种种适应障碍。

忽视自己、孩子与环境——打岔型

打岔型的父母常处于抽离状态,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他们内心焦虑、混乱,给孩子的感受是唠叨、烦人。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可能使孩子形成逆反和抵触心理,出现自信心不足、安全感缺失等问题。

以上四种不一致的沟通问题,主要源于低自尊和无价值感。一个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往往过于在乎别人看法,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或他人的内心感受。为了达到有效的亲子沟通,父母除了看见孩子和尊重环境外,更重要的是看见自己,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并积极开放地处理情绪和感受。

真实的沟通是让身体语言和语言传递相同的信息。比如人际沟通的“55387”定律所述,态度、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占人际沟通效果的55%,远比说话内容重要。父母应首先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让自己内心想法与语言一致,做真实的自己。

“5A心灵之旅”是一种帮助我们在人际沟通中做真实自己的方法。包括觉察、承担、接受、行动和欣赏五个步骤。例如,当孩子没有按要求完成作业时,我们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愤怒情绪,承担起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归咎于孩子。通过接受自己的情绪、采取适当的行动以及欣赏自己的成长与努力来实践一致性沟通。

所谓一致性沟通,即尊重自己、他人与情境,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可以通过分享内在的思想、感受、期望以及对差异的好奇心和接纳来顺畅地表达自己。这不仅能让我们及时表达真实的自己而不伤害对方,还能让对方接受并解决问题。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需要提升自我觉察能力、成为能读懂孩子的家长以及终身成长的家长。只有不断成长才能解决各种问题。

亲子沟通是门艺术也是门学问。通过学习与实践一致性沟通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