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新现象被不少媒体和教育专家视作教育焦虑的扩散。而现实的确如此。但仔细观察这股教育焦虑的潮流,我们可以察觉到农村家长的观念正在逐步演变,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基层记者了解到,如今“宁愿在村里工作,也一定要让孩子去城里上学”已经成为许多新一代农村家庭的共识。这一转变体现了从过去读书无用论的盛行导致部分农村孩子早早离校步入社会,到如今家长们不遗余力地送孩子进城补课,知识在农村地区的价值正在逐渐被重新认识和重视。
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视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进步。进城补课并非长久之计。一方面,它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容易扭曲对教育的正确认识,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也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村里的孩子流向镇里,镇里的孩子涌向区里,而区里的孩子又进城补习”,这样的现象反映出教育资源与质量之间的反比关系。越是基层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越明显。要打破这一进城补课的循环,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供给与质量,缩小乃至消除城乡教育之间的鸿沟,让农村的孩子们能够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与城市相媲美的教育。
对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门应增加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支持,完善激励机制,努力留住优秀的乡村教师,甚至吸引城区教师到乡村任教,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实力。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去年,“一块屏幕改变命运”的故事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通过直播教学,贫困地区的学生能与城市的学校同步上课。虽然不是所有地区的远程教育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在短期内无法大幅提升教育投入的情况下,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弥补农村地区教育的不足,显然是一种高效且成本效益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