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6年起,“香港竞选”中便融入了长衫这一环节。尤其自1973年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开始接手主办后,参赛者身着长衫的出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仪式。
这款长衫采用轻薄的雪纺面料,赋予了穿着者飘逸之感。其图案风格以速写形式呈现,先绘后裁;开衩的设计较高,有助于展示女性的。值得一提的是,朱玲玲女士于1977年参加香港竞选时,便是身着此款长衫,并最终摘得桂冠。
搭配时,衫、鞋、手袋等配饰会以系列形式出现,整体造型和谐统一。
《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览正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展出。此次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厅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由广东省博物馆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共同承办。
该展览分为四个部分:香港女装长衫的历史沿革、香港的长衫因缘、长衫的缝制工艺以及长衫潮流下的香港商品广告。展品包括来自香港的精美长衫、长衫制作工具以及带有长衫元素的宣传品等共计205件套藏品,同时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长衫:女性独立的时尚标志
“香港长衫,实为大众熟知的旗袍的另一种称谓。在文化内涵上,长衫与旗袍有着微妙的差异。”展览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公众服务部段小红解释道。
旗袍作为上世纪20年代以后流行的女性传统袍服,在香港则常被称作“长衫”。这一称呼的流行,源于内地服饰文化的变迁,尤其是1919年五期间的“女穿男袍”以及1929年对长衫的礼服定位。
在香港文化中,长衫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承载着地域文化的色彩。段小红表示:“我们的展览以‘长衫’为题,意在展现香港长衫的发展历程以及与长衫之间的深厚情感。”
二十世纪末的长衫回归与演变
香港女性长衫的历史沿革可划分为五个阶段。从晚清至1920年代为初探期,至1930、1940年代为过渡期。随着社会的变迁,1950、1960年代的长衫迎来了“黄金岁月”。
在经历了低潮期后,长衫在二十世纪末又重新回归,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进入二十一世纪,设计师们在面料和配饰上加入了更多时尚元素,使长衫更具国际都市气息。
这一回归与演变的背后,是香港女装文化的变迁与传承。从清代末期至近代的西方文化影响,再到战后南来裁缝为香港长衫带来的发展机遇,每一阶段都见证了香港女性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观念的转变。
展览中的“长衫因缘”与“三美”传达
在展览中,策展人段小红特意加入了“名人长衫因缘”故事,旨在更好地展现“服饰美、女性美、生活美”的展览主题。
她介绍道:“我们精心挑选了展品、配图和影音资料,以更好地呈现这‘三美’。例如,展览海报背景使用了50年代香港街景的老照片,其中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是华人社会中唯一仍以“长衫”作为中学校服的地方。长衫校服不仅见证了女子教育的成长,也成为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此次展览,观众不仅能够领略到香港女性长衫的美学价值,更能深入了解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变迁。
《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览不仅是一场时尚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它向世界展示了香港女性长衫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