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咨询师在和家长交流时,往往带有一份预设的眼光:将对方视为一个待攻克的目标。
当家长来到,他们心中默念着销售技巧的种种步骤,各种甜言蜜语如潮水般涌向家长,不是夸大自己的专业度就是称赞家长的独到眼光。
过于刻意的亲近反而会令家长感到疏远。如果将我们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比作一米,那么首先要消除的是自己内心的那道隔阂,才能真正的拉近关系。
当家长觉得购课过程过于商业化,且顾问如同“销售犬”般过度热切时,结果可想而知。
课程顾问的职责,首要的是与家长进行正常的交流。这点需要着重强调,因为许多顾问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在接听电话时,有些顾问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机器,讲起课程时则滔滔不绝。这样的方式下,家长往往难以产生共鸣,甚至不愿继续交流。
那么,应该聊些什么呢?家长的想法、孩子的学习、未来的规划、日常的生活状态等都是关键话题。打开话题的简单方式是从最“无用”的问题开始:如询问家长的到访过程、天气如何、前台是否帮忙进行了消毒等。
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单一的“你问我答”模式。这种模式难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一旦家长的关注点分散,对机构的兴趣也会随之消散。
习惯性表示否定对于课程顾问来说是严重的障碍。若想让家长报课却又反驳其观点,这无疑会让人怀疑其意图。
例如,家长为孩子的舞蹈学习报名,你却强调应试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因担心孩子压力过大而选择减少课程,你却制造焦虑“不报班就会落后”。这样的对话显然无法进行下去。
即便顾问用专业的知识赢得了这场“辩论”,接下来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即使家长的观点与报课有所冲突,顾问们也应该先认可并赞赏家长的看法,再阐述机构能够提供的帮助。这样能展现出对家长的尊重和认可。
一个人注和认自然会产生亲近感。没有人会拒绝他人的欣赏和认同。
若想与家长深入交流,首先要与他们产生共鸣。如果一开始就与家长无法顺畅交流,那么这位课程顾问所在的机构可能也不是最佳选择。
单纯的专业知识介绍很难让家长产生实际感受,而一条真实的学员成果往往比一百句商业吹嘘更有效。
建议课程顾问寻找与自己接触的家长年龄、基础相似的学员作为例子。这样能让家长更容易产生代入感。每位顾问都应准备几个这样的例子,并在心中反复演练。
对家长而言,他们关心的不只是课程的厉害程度,而是报班后能获得的收获。例如以下两种说话方式就有所不同:
- 我们请来了英国资深教育团队,针对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了独特的教学计划...
-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才是最好的。未来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时,老师和家长都会感到欣慰...
显然,第二种方式更易被家长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