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在地壳中的含量颇为微妙,仅占约0.01%,但在特定的铜矿床中,铜的浓度可以显著提升至3%~5%。
- 一、铜矿的种类
自然界中的铜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即铜矿物。铜矿的主要种类包括:
(1)硫化矿,如黄铜矿(CuFeS₂)、斑铜矿(Cu5FeS₄)和辉铜矿(Cu₂S)。
(2)氧化矿,包括赤铜矿(Cu₂O)、孔雀石[Cu₂(OH)₂CO₃]、硅孔雀石(CuSiO₃·2H₂O)以及蓝铜矿[2CuCO₃·Cu(OH)₂]等。
(3)自然铜,具有独特的矿物形态。
- 二、储量与资源量
根据2018年S&P的数据,全球铜储量为8.47亿吨。智利、秘鲁等国的储量超过1亿吨,、墨西哥等国的储量介于1亿至5000万吨之间。全球已探明的铜资源储量总和达到了24.78亿吨,其中智利、、秘鲁等位列前茅。这些数据为我们展示了全球铜矿资源的丰富性与分布的广泛性。
全球铜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非等地。智利不仅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铜资源,其铜金属储量约占全球总储量的34.4%,资源量占世界的36.3%,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和出口国。
- 三、铜矿的类型
世界上的铜矿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斑岩型、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岩浆硫化物型、火山块状硫化物型、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以及矽卡岩型等。这些类型占据了世界总资源储量的97.7%。还有一些次要的铜矿类型,如沉积铜(- 铅 -锌)多金属矿(SEDEX 型)和浅成低温热液金 - 银矿伴生的铜矿床等,它们也占有一定的储量。
特别是斑岩型铜矿,是一种储量大、品位低、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的铜矿床。其矿石储量往往达几亿吨,虽铜品位较低,但仍是世界上重要的铜矿工业类型之一。
斑岩型铜矿具有一系列特征,包括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稳定的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成分、特定的矿物分布和比例、与斑岩侵入体的空间联系、广泛的热液蚀变岩地带发育等。这种类型的铜矿床通常规模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且有可能进行露天采矿。
- 四、主要成矿带
环太平洋成矿域(特别是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和古亚洲成矿域是全球超大型斑岩铜矿的集中地带。
在全球范围内,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主要形成于地处古赤道附近、具有高挥发性和良好渗透性的古陆表海沉积盆地中。这些矿床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Katangan盆地、中欧二叠纪Zechstein盆地等地。
参考文献
[注: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