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独具魅力的法国女性而言,她都应该拥有一件代表自己风情的小黑裙。
而对于含蓄而优雅的女性来说,一件量身打造的旗袍则是不可或缺的。
不同的材质,赋予了旗袍不同的东方韵味。
其中,香云纱以其深沉而优雅的特质,深受往昔时代女性的欢迎。
香云纱——如画般流淌在《风声》中周迅的身影下。
原名莨纱的香云纱,源自岭南地区的一种古老染色面料。行走时,其“沙沙”之声仿佛在诉说一种古老的韵律。
香云纱,如同其名般美丽,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想象着民国时期身着香云纱旗袍的女子,亭亭玉立地漫步在古老的小巷中。
比如,在宋庆龄女士身上所展示出的那种气质。
数个世纪的风情变幻中,这种古老的工艺仍然保持其原有的质地。拒绝现代工艺的改变,它以悠远而拙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便是我们应珍惜的手工艺。
在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中,香云纱被巧妙地融入其中。《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月光下,那人的身影清晰可见,身着白夏布衫子与黑香云纱大脚裤。”
香云纱的珍贵之处在于其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手工工艺。它以丝绸为基底,使用植物和矿物进行染整,集天地之精华于一身,价值不菲,被誉为的“软黄金”。
在2008年,它被选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香云纱逐渐被遗忘。这种能展现女子自然之美的面料也变得愈发罕见。
"莨"作为香云纱的染色原料,实际上是薯莨。这是一种在两广山地常见的植物,它的根茎榨汁后成为天然染料。
当地渔民发现用其浸泡渔网可以增强渔网的韧性。意外地发现,这种染料使衣物也变得异常坚韧耐穿。久而久之,这种神奇的染色技术逐渐传播开来,在道光年间形成了规模。
香云纱的制作工艺
提取染料
薯莨呈红色,泡沫丰富且粘稠。其单宁物质不仅附着在纱绸纤维上,还会与其发生反应,从而提高色牢度。
浸入莨水
将纱绸浸入薯莨液中,通过拍打使其充分吸收。经过多次浸染后,原本的白色坯料逐渐变为红褐色。
晾晒与晒莨
在平坦的草皮上晾晒纱绸。拉直后让阳光均匀照射。薯莨液在阳光下蒸发并停留在向阳面上,使得向阳面的颜色比背阴面更深。
反复浸晒与洒封
晾干后的纱绸需要经过多次浸封与曝晒的过程,以及通过涂抹河泥并利用泥土中的金属元素与单宁反应来加深颜色。
水洗与完成
最后通过水洗泥土并晾干后,香云纱的染整工序便告一段落。
很少有其他面料像香云纱一样需要阳光和泥土的滋养。纱坯、天气和泥土的不同都赋予了香云纱独特的品质。
对于文化人而言,香云纱是历史的见证;而对于热爱旗袍的女性来说,它是一种情感的归宿。
夏日之夜穿上一袭香云纱旗袍漫步于花间林下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舒适。这就是香云纱的生命力也是传统工艺的延续与传承。
如同阳光与泥土赋予生命一般,香云纱也在每一次洗涤中变得愈发柔软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