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孔子感叹道:“没有人真正了解我啊!”子贡疑惑地询问:“为何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解释说:“我不埋怨上天,也不责备他人。我研习常人之学,却能洞察天命,恐怕真正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为政》篇中提及了“寡尤”的概念。
子张探讨求取官禄的方法,孔子言:“多听但不轻信,心中存疑则少发表言论,这样就能减少错误;多观察而心存警惕,行动谨慎则能减少悔恨。言语少出错,行动少后悔,官禄自然随之而来。”这里的“尤”字意为“过错”,即言语谨慎、减少言语上的过错。而本章中的“不尤人”的“尤”字又该如何理解呢?“尤”的本义与手上多余的指头或赘疣有关,引申为过、过失。当其作为动词使用时,则表示责怪或之意。即成语“怨天尤人”中的“尤”字之意。
无人知晓的孤独
孔子叹息道:“无人真正了解我。”在《论语》中,孔子教导学生不要过于在意是否被人了解。《学而》篇首章有言:“人不知我,我却不愠怒,这才是君子的修为。”最后一章也呼应首章,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的是自己是否足够优秀让别人去了解。”在《里仁》篇中,孔子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无需担忧别人不知道你,要担忧的是自己是否拥有被人知道的才能。”同样的意思在《卫灵公》中也有所体现:“君子担忧的是自己无能,而不是别人不了解自己。”我们可以说孔子的内心并不在乎是否被人了解,他更在乎的是自己是否达到了应有的修为。
圣人的情感世界
尽管是圣人,孔子也有情感低落的时候。他也会对者不理解自己的抱负感到遗憾。子贡问及此事时,孔子稍作解释道:“我不埋怨上天,也不责备他人。我专心研学以通达天命,恐怕真正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朱熹的解读
朱熹在注释中提到:“孔子不得上天的授权而不抱怨上天,不合于人不责备他人。他深知只要专心学习就能自然通达天命。这番话的深意只有像子贡这样智慧的人才能理解一二。然而可惜的是,子贡仍未能完全领悟孔子的用意。”同时引用了程子的话:“不怨天、不尤人这是天理所在,下学人事、上达天理是学习的关键。”并强调只要研习人事就能通晓天理。
孔子的心境
孔子说:“我不怨天,我不尤人。我专心研学礼乐却能洞察天命。这世上能真正了解我的人实在不多,恐怕只有天吧。”这体现了圣人的无奈、哀叹与孤独。
道客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