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和它的同类墨鱼(乌贼)、章鱼,一同编织着海洋的繁复生态。鱿鱼体态,白里透粉,带着淡褐色的雀斑,气质楚楚动人,在水中舞动触须,如同秋日里的菊花缓缓绽放,充满着文艺女青年的浪漫气息。
鱿鱼虽看似柔弱,却有着刚强的别名——枪乌贼,仿佛持枪的绿林好汉。它的学名叫鱿鱼,是乌贼家族的一员,家族中还有三四百种其他成员,各具特色,如针乌贼、金乌贼等。
鱿鱼体内只有一道透明长骨,去掉后,它的身子便如失去了脊梁骨的人一般,瘫来。有些地方形象地称其为“锁管”,因为其身直而长,状如古时的锁头。
鱿鱼大小皆有,厦门人以各种戏谑的称呼来区分它们的大小。最大的被戏称为“炮管”,次之则为“大管”、“中管”,最小的则被亲昵地称作“小管”。而在我的家乡,我们根据其诨名来称呼它们,如“蜡枪头”或“蜡枪”。
挑选鱿鱼是一门技术活。新鲜鱿鱼色泽清新,没有腥臭味,外衣光亮紧实有弹性,头与身体连接紧密不易扯断。更有经验的渔民,通过掂量鱿鱼的重量,就能大致判断出它的产地,是来自东海还是远洋。
随着捕捞的持续,东海外海的鱿鱼越来越少,渔民们不得不前往更远的公海捕捞。鱿鱼向往光明,因此捕捞船会利用灯光将其从深海吸引上来。一段时间后,各种外籍的鱿鱼便会出现在市场的各个角落。
小鱿鱼味道甜美,肉质鲜嫩,是许多人的心头好。而最小的叽咕(鱿鱼仔)更是备受喜爱。新鲜的鱿鱼可以直接生吃或用于白灼、爆炒等多种烹饪方式。
在餐桌上,鱿鱼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无论是鱿鱼须炒春韭、爆炒鱿鱼,还是荷香糯米鱿鱼卷等菜品,都是江南餐桌上的常见佳肴。炒制时将鱿鱼切片、切圈皆可,与各种蔬菜搭配都能烹饪出清妙可口的佳肴。
我尤其偏爱春韭炒鱿鱼须。碧绿的春韭与鲜嫩的鱿鱼须一起快速爆炒,鲜味儿直钻鼻子,让人回味无穷。鱿鱼丝、鱿鱼饭等零食也是我们儿时的美味回忆。
带籽的鱿鱼在南方被称为“糕鱿”,其籽满膏丰,香糯可口。潮汕地区有鱿鱼醢的制作方法,用重盐腌制发酵后的鱿鱼卵膏极尽咸鲜之味。日本则有烟熏鱿鱼丝、鱿鱼天妇罗等美食。
每年端午时节是鱿鱼的丰收季节。渔船靠岸后一筐筐鲜货被搬运到市场或晒成鱼干。经过海风与阳光的洗礼的鱿鱼鲜味更加浓郁。
无论是怎么样的烹饪方式或是何时食用他们的小知识也都没有离开过大自然的滋养与人们对其深深的爱意与创造力。当您品尝着美味的鱿鱼时也别忘了向海洋表示感谢哦。
本文刊载于《杭州》杂志以推广海洋文化与美食文化
希望读者们能从中感受到大海的魅力与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深深敬意。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