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到访了一些大型超市购物,整体的购物体验确实有待提高。
在价格方面,我观察到啤酒和零食等商品的价格往往高于士多店或者网上销售的价格,这使得消费者在大型超市购物的性价比并不高。在商品的品质上,水果和冷冻肉类等生鲜产品的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导致顾客在购买时产生疑虑。
我理解大型超市因渠道和议价优势本应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和更高品质的商品。然而现实却与这背道而驰,我认为这与超市的后台消费指标设置有很大关系。高收费导致供应商的价格优势不明显,最终反映在消费者面前就是价格不亲民,商品品质也不尽如人意。
我建议超市应调整后台消费指标,让利于消费者和供应商。在商品选品上,应注重顾客的需求,而不是追求全或新奇。要确保日常所需商品充足且品质上乘,同时也要适时引入一些流行性商品或特色商品以增加顾客的购买欲望。
在商品的选品策略上,应遵循“总是能满足、常常被吸引、偶尔很惊喜”的原则。对于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的把握也至关重要,如商品的色彩、材质、品牌等都是影响顾客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利用T型选品法避免商品同质化,快进快出流行性商品,并关注转身点商品以满足顾客的即时需求。
店主在选品时容易以个人喜好为主观判断,我建议采用“礼物挑刺法”,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思考这个商品是否符合大众喜好,以此提高选品的准确性和顾客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