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超的茶叶之旅
周六午后,在杭州的西湖茶叶市场,张元超怀揣满满的期待走在阳光下,手拎一大袋刚刚采购的茶叶。这些茶叶的产地正是眼前这片熙攘的市场,总重七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以比原价少了150元的价格成交。虽然是为了送礼而购,但张元超对茶叶的精美包装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印有“狮峰龙井”字样的标签。
在西湖茶文化的核心地带,关于龙井茶的种种传说和故事层出不穷。在龙井村这样的龙井茶主要产区,村民透露的青叶收购价格与市场上的售价却存在不小差距。这不禁让人好奇:那些价格低廉的龙井茶究竟从何而来?
上周末,记者深入杭州多个龙井茶产区和茶叶市场,一探究竟。记者观察到,西湖茶叶市场里几乎都是售卖印有“狮峰龙井”的茶品。停车场上络绎不绝的外地车辆,熙攘的人群和热火朝天的市场景象都在说明这一切并非偶然。
市场中名为绿意茶叶经营部的摊位前,忙碌的老板和员工围绕着电子秤,包装袋上醒目的“狮峰龙井”字样吸引了不少目光。类似的情况在市场里并不少见,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摊主都在销售狮峰龙井茶。
在财源茶叶经营部的张方云摊位前,一场关于茶叶价格的讨价还价正在上演。他指着一袋标明“狮峰龙井”的茶叶表示:“800元/斤。”经过一番交流后,最终以450元/斤的价格成交了20多斤的交易。当记者询问这些茶叶的产地时,张方云则显得有些保守和提防。
市场外围的店铺也参与了这场销售盛宴。有些售卖包装袋的店面里也夹杂着茶叶销售,店主介绍说他们也有西湖龙井出售,包括狮峰龙井。价格可以根据顾客需求调整,甚至有定务。而包装和防伪标的销售更是成为了一种“好生意”。
在周末的高峰时段,记者观察到不少游客和市民对低于成本价的茶叶表现出浓厚兴趣。即便如此,仍有人只认标识不认茶,认为只要有了防伪标识,茶叶的品质就有了保障。这也为一些不法茶商提供了可乘之机。
杭州翁家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翁炳铨认为,由于西湖龙井产量相对较少,一些经营者会从其他地区采购龙井43号茶叶冒充西湖龙井销售。这在一湖轩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懿统看来,是对西湖龙井品牌的过度消费。他认为应当走精品化路线,将龙井茶与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提升品牌价值。
朱懿统强调了保存得当的西湖龙井即便往年的陈茶也能保持其独特的。他呼吁消费者应当更加注重茶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将品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品茶仪式。
最终记者深刻体会到了杭州人对于龙井茶的情感远超了对它的物质需求,是茶文化给予了人们的一种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他们坚信在敬畏中保护品牌、珍视质量才是真正的品茶之道。而对于那些仅看重产业规模而不注重发展质量的做法,他们表示并不看好其长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