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学生自伤、事件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屡次发生,引起了专业咨询师的深切关注。为了增进大家的了解与应对能力,我特此分享一个心理辅导的个案,希望能抛砖引玉。因涉及个人隐私及家庭情况,部分细节已做处理。
(一)案例展示
两次经历:一位学生在自习课时因被同学无意的口水之争引发了情绪冲突。她认为未得到及时道歉而情绪激动,最终用笔尖划伤了自臂。此后,即便是小事也会成为她情绪爆发的。
第三次:在课间操时,学生因种种原因与好友产生矛盾,进一步触发了她的情绪,再度导致自伤行为。她因外界的小小误解便选择伤害自己,呈现出内心深深的无助与愤懑。
(二)成因解析
1. 依恋关系角度:根据英国心理专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此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属于非安全型依恋。家庭环境的不稳定、父母关注度的缺失以及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关系,都使得她在面对困难时缺乏支持和安慰。
2. 情绪与认知角度: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在此案例中同样适用。同学的误解、冷漠、批评等外在事件是引绪的间接原因,而她的不合理的信念和对事件不正确的认知则直接导致了等过激反应。
(三)应对与辅导策略
1. 认知行为疗法:重点放在学生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其看法和态度来改善心理状态。
2. 系统式家庭疗法:将家庭视为治疗单位,重视家庭关系对个体心理的影响,通过改善家庭关系来帮助个体。
具体实施分为几个阶段:首先通过几次咨询了解学生具体情况,运用认知疗法调整其不合理信念;其次邀请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并建立其社会支持系统;最后巩固成果,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健康的情绪处理方式。
(四)反馈与反思
1. 学生反馈:经过咨询后,学生情绪状态明显改善,生活状态也大有好转。
2. 咨询师此案例中,咨询师通过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准确分析原因、有效运用咨询疗法,成功帮助学生解决了心理困境。但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
对于更严重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复杂原因如早年创伤、心理障碍等,学校心理老师需谨慎处理,如无法解决,建议寻求专业医院心理医生的帮助。
对于一般性的学生,可以从支持性会谈、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辅导以及家庭治疗等方面进行心理辅导。希望学校和社会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五)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