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2年夏的七月,四川成都双流县永兴镇丹土村内,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永兴陶瓷厂。这里不仅是众多成都泡菜坛子的发源地,更是传统陶瓷工艺的活化石。
7月25日午后,阳光洒落在厂区的一角,一位制坯工人正将精巧的陶坯安置在阴凉处,等待其逐渐硬化。与此丹土村的村民们也纷纷来到这里,将这里作为他们的实践基地。
在四川人的日常生活中,泡菜坛子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每当揭开坛盖,那股独特的酸爽气息便扑鼻而来,令人回味无穷。谁的泡菜做得更美味,常常成为街坊四邻热议的话题。若是邻居家的泡菜坛子因坛壁较厚,便更容易保有原汁原味,更是能赢得主妇们的交口称赞。
四川的主妇们对泡菜的制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追求。她们在选材上毫不马虎,从红彤彤的辣椒到水灵灵的萝卜,再到绿油油的青菜等,都经过精心挑选后放入泡菜坛子中。这些坛子在时间的沉淀下,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四川风味。
这里的丹土村古称老成都的丹土地。十之的泡菜坛子都从这里烧制而出,成为老成都味道的代表。村里同治年间建起的土陶窑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每一处烧制出的泡菜坛子都蕴四川人的饮食智慧。
沿着村边的小路走近土陶窑,只见同治龙窑依山势而建,山下龙头、山上龙尾,中间是红土制成的泥坯经过火的洗礼后走向千家万户的场景。
龙窑旁的三间黄泥茅草房里,是工匠们进行拉坯、开锤、上釉、阴干等工作的场所。这些工作间的透风透气,使得工匠们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地完成每一道工序。
周德才厂长如今已经56岁,他是同治龙窑的守护者之一。他向人们介绍道:“我们这里的泥巴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佳泥。”为了找到这种佳泥,他曾经深入地下四米。这种佳泥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再由工匠们精心拉坯塑形。
每一次拉坯塑形后,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阴干、上釉等工序后才能进窑烧制。在烧窑的过程中,太阳天是最好的。在川西坝子上,如果遇上晴天较多的月份,一个月能出两窑坛子;而到了阴雨天较多的月份,则可能几个月都无法开窑。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酿酒的兴趣增加,土陶酒坛和酒缸的销量也开始超过泡菜坛子。这里的酒坛子和酒缸都是用纯天然的材料制成,非常适合自酿酒品。
尽管同治龙窑不接受提前订货,但每一次出窑的产品仍然会很快被周围的酒厂、泡菜厂和豆瓣厂等采购一空。昨日新的一批泡菜坛子又出窑了,它们将再次在四川人的餐桌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这里,古老的工艺与现代的生活相得益彰,一土一陶皆成为岁月与文化交流的见证者。这些沉甸甸的陶瓷不仅仅装满了美味的佳肴与佳酿的传说故事。
正是这样世代相传的匠心与坚守才使得这一份份传统的味道得以流传至今并继续滋养着四川人的生活。每当看到这些经过无数次烧制与打磨的陶瓷器皿时我们不禁为之赞叹与骄傲。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不仅是味觉上的满足还有那深入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