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于2024年岁末,我有幸再次阅读了梁宁的《真需求》。累积下两万余字的笔记,其中之收获可谓颇丰。特别幸运的是在2025年的开端,目睹了《预测之书》最后的预测,乃是梁宁对于“面对时代变化,调优自己的选择”的箴言,让我想将这份心声表达于文字之中。
“事情的成功,背后是因为满足了受益者的需求;而事情能够做大,则是由于满足了众多受益者的需求。” 这句话初次阅读时我未感受到其深度。然深入研读后,逐渐理解其中蕴藏的哲理。我们是否真正明白“需求”的含义?又或者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定义所谓的“价值”?
在商业的世界里,市场的本质往往显得冷酷而真实——所有的交易,归根结底是源于一方的需求与另一方的供给能力。然而我们往往容易忽视,那就是:是否真正看清了“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
回顾几年前购买的那台料理机。当时的宣传介绍,似乎赋予了它满足我所有需求的超能力——从榨汁到碎冰,再到婴儿辅食制作。内心的“占便宜”心理驱使我购买后,却发现它静静地躺在柜子深处,未被充分利用。问题在于,它并未真正解决我的核心问题——我真正追求的是便捷性,而非其带来的复杂操作与清洗困扰。
在梁宁的书中,这类产品被称作“看似强大实则易碎”。从商业案例到市场效率的演变,书中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不能洞察真实需求、匹配合适场景,任何功能强大的产品都难以立足市场。而我们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误判”?误以为“多功能”即为“优质”,“便宜”即为“价值”。
梁宁用三层逻辑为我们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功能、情绪与资产。这不仅仅适用于商业领域,更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际关系之中。
功能价值在于解决效率的痛点。从古丝绸之路的“供应什么卖什么”到SHEIN的数字化供应链,我们看到的是效率的飞跃与时代的进步。正如外卖平台的流行并非只因食物的美味,更在于它满足了“快速、准确、便捷”的核心需求。
而情绪价值则是一种人们为感觉付出的价值。酒作为一种例子,既可以独酌反思,也可以聚餐交流。这种情绪价值的体现,让我想到了网红产品与奢侈品牌的差异——前者依赖新鲜感与话题度,后者则能给人带来长期归属感。
至于资产价值,它更多地体现在那些需要共识而非功能来定义价值的事物上。如梵高的画作、奢侈品包包等,它们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功能,而在于人们心中的共识与认同。
当我们深入思考这些关系时,发现无论是商品还是人际关系,都源于我们对自身需求的探索与理解。梁宁在书中强调:“价值源于需求,因为被需求所以有价值。”这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真正的需求,抛开表面的浮华与盲目追随,寻找内心深处的“真需求”。
在商业的本质上,我们追寻的不只是产品,更是背后的人与他们的需求。当我们看清这一切时,或许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内心的“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