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精神品质 莫扎特这个人道德品质

2025-01-2209:27:44创业资讯0

林颐

的梅纳德·所罗门教授致力于研究维也纳古典乐派和浪漫时期的音乐。他对莫扎特、贝多芬及舒伯特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了多部著作。《莫扎特传》便是其中的一部杰作,首次出版于1996年,当年便荣获了普利策传记奖,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

《莫扎特传》是由梅纳德·所罗门所著,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10月出版。

在引言中,作品的基调便已确立。其中,父子关系是作品的重要主题。利奥波德的音乐素养很高,曾担任萨尔茨堡的小提琴手和乐队助理指挥。他给予了儿子莫扎特早期的音乐启蒙,不仅推动了儿子的才华发展,还帮助他获得社会的认可。父亲对儿子的信任与崇拜态度,成为莫扎特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利奥波德对莫扎特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正面的,他也像一片巨大的阴影一般,一直笼罩着莫扎特的生活。传记所呈现的,是父亲影响的好坏夹杂,情感与理性的复杂纠葛。

精神分析学家常常关注儿子对父亲的矛盾情感。这部传记突出了利奥波德的重要地位,也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疑虑。除了家庭驱动和情感交锋之外,这部作品还揭示了人性的更多层面和背后的动机制约。这些动机制约可能比常见的弑父文化更加引人深思。

从利奥波德的信件中可以看出,金钱是他一直关注的焦点。他在给儿子的信中经常谈论价格、折扣、利率和汇率等话题,并陈列账单,诉说作为家长的负担之重。这既是父亲控制儿子的一种方式,也反映了中产对向上流动的强烈渴望。书中清晰地描绘了18世纪以家庭为单位所呈现的英才教育的运作模式。莫扎特一家的长途旅行并非为了娱乐,而是为了、为了提升家庭地位。这个家庭坚守中产的价值观:勤奋工作、诚实交易、忠于配偶、守信还债,视信用为荣誉的象征。莫扎特的经历展示了上升的艰难,利奥波德对儿子的失望源于莫扎特违背父命娶了平民出身的康斯坦策,而莫扎特对共济会事务的热衷可能源于对社交的需求和对贵族成员财富的向往。

在电影《莫扎特》的某些场景中,我们或许能一窥莫扎特的生活与时代背景。

莫扎特诞生于萨尔茨堡这座城市。在莫扎特的时代,萨尔茨堡虽拥有约一万七口,但因其地处巴伐利亚公国与哈布斯堡帝国之间,具有半独立的地位。王公大掌管着萨尔茨堡的经济、教育以及教廷与皇室的关系。莫扎特家族依赖萨尔茨堡王公大的恩典维持生计。利奥波德渴望更广阔的舞台,因此不断外出活动。随着莫扎特视野的开阔,他对萨尔茨堡的保守闭塞越发不满。萨尔茨堡人对莫扎特的态度从引以为傲变为羞谈回避,甚至在他去世后也没有给予任何尊重和尊享。莫扎特向往维也纳、慕尼黑等大城市以及那里的高贵居民。然而这些繁华都市的居民对外地人常持保留态度。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