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70年代天津诞生了我国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以来,电视始终是家庭必备的大家电。当时的科技水平虽不高级,但外国品牌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一些国产品牌所动摇,其中就包括后来崭露头角的“长虹电视”。
长虹电视,曾经的“彩电大王”,在1996年创下了400万台彩电的销售佳绩,并连续20年保持销量领先。近年来,长虹电视的辉煌似乎已经渐渐淡去,被同行所超越。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曾经的“彩电大王”走向衰落呢?
价格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长虹电视的成功离不开其董事长倪润峰的激进策略,尤其是价格战。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倪润峰采取低价策略,使得长虹电视在90年代成功夺得彩电销售冠军。这种成功也让他对形势产生了误判。他为了实现电器市场的垄断地位,大量收购彩电核心配件显像管,但随着电视技术的更新换代,这些存货逐渐失去了价值。
当其他厂商也开始运用价格战策略对抗长虹时,由于之前的大规模收购行动,长虹电视陷入了资金困境。这使得它在最擅长的价格战中失利,这也成为其逐渐走向衰落的开始。
决策失误:连续的滑铁卢
为了解决库存积压问题,长虹电视尝试进军海外市场。2001年,它与APEX公司合作,将电视贴牌销往。这次决策并未如倪润峰所期望的那样扭转局面,反而导致巨大亏损。
随后,新任董事长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重振长虹,他选择了投资等离子电视技术。尽管他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和生产,但市场最终选择了液晶屏技术。这使得长虹在等离子技术上的投资付诸东流。
困境中的挣扎:变卖办公大楼
连续的打击使长虹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和技术落后的问题。为了生存下去,长虹继续生产等离子电视,但市场反应冷淡。与此其他电视厂商如海信、创维等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困难的长虹甚至不得不将其价值1.5的办公大楼打折出售。虽然暂时缓解了资金压力,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长虹并未放弃。尽管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但它仍在4K电视、激光电视、智能电视等领域寻求突破。在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中,长虹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尽管长虹的营收仍不尽如人意,但它在某些领域已展现出复苏的迹象。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长虹电视的营业收入虽有所下降,但其仍在努力追赶市场领先者。我们期待着长虹能够找到机会再度崛起。
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购买过长虹电视?您认为长虹能否重铸昔日的荣光?这些问题或许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