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立柱施工流程详解
一、预埋件埋设
预埋件埋设是钢立柱施工的基础步骤。在基础柱浇筑之前,需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预埋件按照图纸位置和定位尺寸进行埋设。为防止预埋件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发生移位,影响后期型钢柱的安装,应采用型钢或钢筋制作固定支架,与主钢筋焊接,再将预埋件与固定支架进行连接固定。
预埋件定位后,要进行测量复核。在满足规范和设计允许偏差要求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混凝土浇注施工。
二、钢柱安装工艺
钢柱直接安装在钢筋砼柱基(承台)上。为确保安装质量和工效,必须对定位轴线的间距、柱基面标高和地脚螺栓预埋位置进行检查测量。通过标出基础螺栓埋设后实际柱心位置及柱底之中心延伸至板边位置,使两者能对心安装。
钢柱的起吊采用吊机回转法,起吊前需检查钢丝绳与卸扣的牢靠性。柱子就位时,利用轴线与柱身弹好的中线确定好位置,并可令吊机将部分荷载落在下部结构上。
钢柱的标高依赖于基础埋件标高的准确。安装前需严格测量柱底基础搁置标高,并提前用钢板调整到所需高度。安装时以水准仪复测柱顶标高,无误后即可进行下一步骤。
通过经纬仪从柱的纵横两个轴向同时观测,调整柱底标高。无误后固定柱脚,并通过柱底调节螺栓进行校正。
操作时需注意安全,使用活动扳手时不可在手柄上加套管,高空作业时需系好安全带。
三、高程与垂直度控制
钢结构按相对标高法进行控制测量。确定±0.00m标高控制点并做好标记。通过水准仪进行标高测量,调整调节螺母高度以控制钢柱就位后的底标高。
垂直度控制通过瞄准柱子下部已标注的中线标志,扬起望远镜进行观测。若经纬仪的竖丝与柱子中心重合,则说明柱子垂直。否则需重新定位。
对垂直度进行实测时,需注意观察柱顶与底部的中心点是否重合。如有偏差,则需记录偏差值并进行相应调整。
四、二次灌浆
型钢柱安装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后,需及时对支座底板的空隙进行二次灌浆。灌浆料需根据设计说明选用,本工程中要求灌浆料为≥C40铁屑砂浆或相应专用灌浆料。
灌浆工艺流程包括基础处理、型钢柱安装调整、支模、灌浆、养护和拆模等步骤。其中,基础处理需确保混凝土基面湿润但无积水;灌浆时应注意搅拌均匀并按照指定方式注入;养护期间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拆模可在浇灌完毕24小时后进行。
五、后期维护与检查
钢立柱施工完成后,需定期进行维护与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包括对钢立柱的外观进行检查、对连接部位进行紧固、对损坏或锈蚀部分进行修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