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店清仓的利弊 清仓和卖出的区别

2025-01-2307:44:47销售经验0

真正的市场规则,绝非单纯的表象。

邻近社区的闲置街铺忽然更换了招牌,原本的“茶庄结业低价处理”旗帜悄然转变成了新的机会发现地。

回想起一个多月前,此地还是家具甩卖的场所。而去年则有服装店高声吆喝着“撤场甩卖最后三天”的喇叭声。

带着好奇我深入店内探索。店内空荡的货品与杂乱的景象,使我想起了那地上摆放的紫砂壶和茶具。靠墙的纸箱里则是包装成筒的普洱茶,标价上有的写着“100元3片”,有的则是“50元/片”。而店内玻璃屏风上那尚未撕去的“教育”标签,透露出店家在货品处理上并没有保持一贯性,只是采用了一些流行的市场策略来吸引顾客。

每逢遇到顾客,店主总会摆出一副亏损不少的姿态,用这种情感牌吸引消费者。没多久,便有位顾客带着满足的表情选购了一堆茶具并结账。

在市场博弈中,这类以情感牌和虚假亏损为手段的“卖惨”策略虽被视为一种高明的手段。摊主会选择濒临倒闭或清空的场地,以日租或月租的方式迅速进场,利用市场的热度来销售货品。一旦周围客户被吸引过来,他们便迅速撤离,换到其他地方继续同样的套路。

这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往往忽视货品的质量和品牌口碑。人们的同情心和“捡漏”心理常常使得这种策略得以成功。

与“卖惨”相对应的是另一极端的策略——“卖乖”。

某次在茶叶市场闲逛时,我与某普洱茶品牌的代理商交谈。他对于自家品牌的年份茶如数家珍,对自己的产品充满自豪。尽管在零售市场上表现不佳,但他并不在意与中间商的合作,认为自己的茶存了十多年,增值的利润应归自己所有。他坚信如果遇到合适的客户,高价销售也是可行的。

如果说“卖惨”主要针对的是普通消费者,“卖乖”则更倾向于有消费能力的客户。即使货品已经积压,他们仍会保持高姿态,吊足客户胃口后再抬高价格出售。

无论是“卖惨”还是“卖乖”,这两种策略都了商人的狡猾和固步自封。它们都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来达到目的。在这个充满江湖气息的茶市场中,真实与虚假并存。

品茶之时并非只有浪漫,而是可以窥见人性的暗面。

正如“六神磊磊”所述,“江湖”包生活的种种元素:客栈、驿站、渡口、码头等,既有浪漫也有市侩、混浊与污秽。在茶的世界里,“卖惨”与“卖乖”只是江湖中的一部分。

无套路不成江湖。这些不同的策略都是市场的一部分。

作者:老茶鬼(茶界独立评论员)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