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多元化和科学化,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教学评价能够为教师提供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预定的知识、技能,从而判断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实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提问、练习等课堂评价环节,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合理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为了设计好教学评价,必须明确其目的,即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选拔和管理,更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学习调整,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肯定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适度的教学压力也能产生激励作用。
在教学评价的主体方面,应实现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向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转变。除了教师外,学生、同伴、家长等都可以参与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学评价,反思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并调整自身。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是实现有效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应将日常评价与学业成就评价相结合,实现过程性评价、表现形式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融合。除了传统的书面测验外,还可以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观察、口头测验、开放式活动中的表现、课内外作业等多种评价形式。
为了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化,教师应制定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指标,确保测试能客观、全面、有效地收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信息。教学评价体系应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评价取向应积极正面,以激励学生为主。
在教学评价的结果利用方面,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具备的能力和潜能。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水平有整体把握,还需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和特征进行个性化、及时的反馈。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利用能提高评价结果的可利用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上还需注意以下三点: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思维型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同时也需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遵循五个原则和三个要点。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设计,可以客观准确地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有力的支持。这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在目前的日常学习中,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评价现象。一方面,教学中存在着“有教无评”以及“有评无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与知识的构建过程相互脱离,显得颇为普遍。现有的课堂练习成为了学习评价的主要形式,然而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评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诊断和发展的功能。
在学业成就的评估中,“教”、“学”、“评”分离的现象尤为突出。有时候,甚至出现以考试大纲替代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的情况,这无疑偏离了教育的初衷。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教学评一体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例,该标准强调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来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旨在让每一个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它旨在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评价二元隔离、孤立无援的局面,使评价不再于教学之上或游离于教学之外。在这种模式下,“教”和“学”的结果需要通过“评”来进行监测和诊断,“评”则要为提高“教”和“学”的质量服务。
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